首页 > 重磅原创 从“单点引才”到“系统育才”:兰州市以人才“引擎”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单点引才”到“系统育才”:兰州市以人才“引擎”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业创新强省会 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
从“单点引才”到“系统育才”:兰州市以人才“引擎”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雄厚院士与他的研究团队(中为高雄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定不移地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这一战略部署为破除人才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清晰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兰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立足自身实际,以系统性人才战略作为突破口,全力突破地域局限。2024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简称“兰州市人才新政2.0”),以7大专项政策、58条有力举措,重构人才生态。
兰州市人才新政2.0的深层逻辑是从“单点引才”转向“系统育才”。在西部人才争夺白热化的背景下,兰州市人才新政2.0构建了全国少有的分层支持体系,覆盖从顶尖院士到技能工匠的全谱系人才,以“真金白银”和“精准服务”破局——全职引进院士最高支持600万元、大学生留兰三年目标20万人、产业人才“揭榜挂帅”项目制培训……这场政策升级不仅是条款的优化,更是兰州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的战略转身。
打造高端人才“强磁场”
李宗省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开展野外考察(右数第四位为李宗省)
近两年,兰州市围绕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吸纳了一批为汇聚前沿知识与丰富经验、在科技创新及产业革新等领域披荆斩棘的高端人才,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去年6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此,兰州市向郑海学兑现全市首个高端人才支持奖励200万元。
据悉,郑海学带领团队经过10年联合攻关,研发了猪用高效疫苗种毒和国际首例猪用重组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填补了猪用A型疫苗的空白,从源头上解决了疫苗种毒制备的核心技术难题。研发的高产能疫苗种毒生产用细胞株和高效培养基,创新了口蹄疫疫苗制造技术体系,提高了疫苗生产效能和质量,支撑我国口蹄疫防疫,实现了从“疫情频发”到“A型免疫无疫、O型有效控制”的转变。
“我们团队是我市人才政策2.0版的第一批受益人,这对我本人和我们团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郑海学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迸发更加厚重而坚定的力量。“我们将继续专注非洲猪瘟等重大科研攻关,更好地支撑行业发展,为科技强国贡献兰州力量。”
首个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奖励的兑现,标志着兰州市人才政策2.0版的迅速落地,也是兰州市以“真金白银”筑巢引凤、礼遇人才的生动缩影。
今年一季度,兰州市兑现了一批高端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来自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曹笃盟研发团队便是受益者之一。
由曹笃盟主持研发的“高效PERC电池片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用超细银粉”产品荣获2024年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他个人也获得了高端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奖励资金20万元。“政策释放出尊重创新价值的强烈信号,这种以奖促研的机制可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投身科技创新。”曹笃盟感慨地说。
据了解,目前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金川光伏电池用超细银粉产品生产,产品性能优良、技术重现性好、成熟度高,产品已部分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光伏电池领域。“面对当前技术快速迭代,我们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曹笃盟说,我们将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在新能源、电子材料等高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市不拘一格,对从市外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其他高端人才,以及本土新培养入选的高端人才,均送上一次性奖励与分年度发放的科研经费“大礼包”。
作为本土新培养入选的高端人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宗省获得了50万元的个人奖励以及2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其中,个人奖励一次性发放,科研经费资助将分3年发放。
“这笔科研经费将用于开展祁连山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屏障功能互馈机制研究。”李宗省表示,研究方向涉及水循环加速背景下祁连山生态屏障功能的演化过程、水循环加速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功能的影响机理、基于水循环加速的祁连山生态屏障功能优化方案等方面。“可以预见的是,研究结果将为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科技支撑。”
在兰州市大手笔引才、精心育才、用心留才的强力举措下,2024年,兰州市科协统筹的人才工作站也交出了亮眼答卷:4.7亿元科研经费撬动40项成果转化,3.4亿元收入背后是289项专利的“硬核支撑”。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陇顶728”玉米新品种,以超国家标准3.2个百分点的增产率,打破国外种业垄断;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与高雄厚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催化剂,不仅让广东企业年增效9252万元,更以1.92万吨的订单将进口催化剂彻底挤出中国市场。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这样一场兰州市与高端人才的“相互奔赴”的背后,是兰州市委、市政府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和生动实践。
厚植青年创业就业热土
兰州市为青年求职者免费提供人才驿站暂居
2024年,留兰就业创业大学生达5.9万人,较2023年同比增长48.6%。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兰州市对青年人才强大吸引力的有力见证。
从“给待遇”到“给舞台”,从“留人”到“留心”,兰州市以系统性政策创新和人文关怀,出台并实施了“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推出13项“真金白银”政策,涵盖就业创业补贴、青年人才驿站、房票补贴等,力争通过3年时间吸引20万名大学生在兰就业创业,为青年人才铺就了一条“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的成长之路。
去年以来,共青团兰州市委通过市场化合作的方式授牌运营的兰州青年人才驿站,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来兰求职的青年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街道1929文创广场院内的喆啡(iu)酒店就是其中一所青年人才驿站。近日,来兰求职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应届毕业生王一凡便就住于此,“我从网上了解到在青年人才驿站可以免费住宿的相关政策后当天晚上就提交了申请,没想到次日早晨9时便收到了审核已通过的信息。”王一凡说,“青年人才驿站就像我们求职路上的温暖港湾,不仅便捷,而且各项服务细致入微。对于像我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极大的支持,实实在在减轻了经济负担。”
近两年,有许多像王一凡这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才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来到兰州,在青年人才驿站的帮助下,开启在这座城市的求职之旅。据统计,目前全市21家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接待入住青年人才825人,合计3742晚。根据线上入住体验意见反馈情况,整体满意度达99.2%。
当下,团市委再度筛选出16家优质合作酒店加入“青年驿站”阵营。届时,全市37个温暖“落脚点”每天敞开客房大门,让每一位初来乍到的大学毕业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免费的临时港湾,让青春的追梦之路从“住有所居”的安心开始。
共青团兰州市委副书记毛雪萍表示:“兰州青年人才驿站是兰州引人聚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我们将继续扩大兰州青年人才驿站覆盖率,提升兰州青年人才驿站的知晓率,切切实实为青年做好各项服务,吸引更多青年来兰、留兰。”
走进兰州市人才公寓,60平方米的房间内彩电、冰箱、洗衣机、燃气灶等家电厨卫设施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人才拎包入住。毕业于兰州大学的马磊,在就业抉择时,毅然选择留兰工作。在了解到人才公寓政策后,他第一时间提交了入住申请,很快便入住位于城关区华鼎·中央都会的人才公寓,公寓周边交通方便、生活便利,为青年人才营造了安身、安心、安业的良好环境。“相信有政策助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在兰州落地生根,为兰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马磊表示。
据了解,在住房保障方面,兰州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统筹用好政策性租赁住房、政府闲置资产等资源,筹建专家公寓100套,推动建成人才公寓1481套,有力保障了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在青年人最关心的住房问题上,“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也给出了诚意满满的支持政策,给予房票补贴。按照政策规定,对新来兰州企业全职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生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生,在兰购买首套住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0万元房票补贴,这些房票可在3.8万余套房源“超市”中直接抵扣使用。截至目前,兰州市已经累计为123名大学生发放留兰房票补贴超过1400万元。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博士生席正朝,目前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让他选择在兰州这片沃土深耕科研的原因,除了专业发展方向的深度契合,更重要的兰州引才政策让他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极大的归属感。今年3月份,他拿着面额30万元的“兰州市人才房票凭证”,选中了人生第一套房。他说:“这30万元的购房补贴,大大减轻了我的购房压力,也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对于青年人才的重视。”
近日,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成功办理全市首笔“人才房票”住房公积金贷款。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员工、兰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常利持“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房票凭证”申请,顺利购入在兰首套住房。购房时,他将10万元房票补贴直接用于支付首付款,剩余款项通过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的组合模式解决。得益于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高效审核流程,公积金贷款快速完成发放,让他的安居梦加速成真。“房票+公积金”业务的落地标志着兰州在人才政策创新实践上迈出关键一步,成功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民营企业就像就业市场的“活力引擎”,为城市发展输送着就业岗位的“动力源泉”。为鼓励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中明确,对吸纳一定数量高校毕业生并符合劳动合同及社保缴纳条件的民营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前不久,兰州市向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等13家民营企业兑现了2024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奖励资金共计510万元,这不仅让受奖企业更添发展底气,更以实打实的支持为高校毕业生留兰就业注入了温暖动能。
多维引才结出累累硕果
不止高端人才与青年学子,兰州的人才政策早已织就“全领域覆盖”的温暖网络——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耕耘者,到“6+X”先进制造业的攻坚者,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者,到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的领航者,皆能在专项支持政策中找到成长沃土。两载耕耘,政策春风催开硕果满枝,各类人才在金城大地各展其长、共育繁花。
近期,兰州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送上“政策红包”:依据人才新政2.0中的专项支持政策,甘肃瑞尔丰农科贸等9个人才团队,自主选育的13个新品种获70万元奖励,永登县三兄弟蔬菜种植合作社等3个团队引进推广4个优质品种喜提80万元;而七里河南山果蔬产销合作社等高连虎等12个团队,凭借“鲜百合”“早酥梨”等6个有机产品、14个绿色食品品牌创建成果,获得46万元奖励。政策红利精准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去年10月,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与兰石集团联手打造的“兰石订单班”正式启航。这个聚焦企业技术岗位需求的特色班级,以校企双轨培养模式为核心,30名学员将在未来三年里,在学历教育与技能实训的“双轮驱动”下,成长为手握学历证书与高级工资格的复合型人才,精通设备制造、机械加工等核心技艺。依据兰州“6+X”先进制造业人才政策,这类“订单班”可获企业合作费用50%、最高10万元的财政补助,既为校企育才注入“强心剂”,更彰显了城市培育先进制造业人才的满满诚意。
今年以来,兰州为人才发展“量身定制”政策礼包:优化省市领军人才等计划选拔机制,重点向“3+2”现代产业、“6+X”先进制造业集群倾斜;对科研“新四军”、青年及工业企业人才等重点群体,通过名额单列、带帽下达优先纳入支持。更以“千金买骨”的诚意,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设博士后工作站,送上15万元进站津贴与50万元奖补。同时加快建强继续教育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育人平台,人才培育“从少到多、从多到强”。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超50万,高技能人才达16.08万,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增至18家,大师工作室突破百个,人才活力持续迸发。
当下,兰州正借数字经济重塑城市竞争力。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的“传统能源装备数字孪生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凭借这一融合仿真模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创新成果,该研发团队精准契合“兰州市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专项支持政策”,于近日获得1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为城市数字创新再添亮色。
“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理念深植兰州招才引智的每一步实践。自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活动开展以来,兰州紧扣产业发展脉搏,坚持“按需定引”,4次修订引才办法,织密“本地+赴外”“集中+自主”的引才网络,以更全面开放的机制畅通人才来兰通道,累计引进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超1.5万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两载深耕育得繁花满径,今朝蓄力再启新程。当政策的暖流浸润人心,服务的精度直抵需求,发展的高度持续攀升,黄河之滨的兰州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敞开怀抱。这座千年金城向天下英才递出滚烫邀约——“共赴黄河之畔,同绘发展新篇”,用诚意汇聚智慧,用沃土孕育动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让辉煌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记者 刘超 赵万山 文/图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09/109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