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金张掖夏菜”:祁连山下的鲜蔬振兴密码
“金张掖夏菜”:祁连山下的鲜蔬振兴密码
“金张掖夏菜”:祁连山下的鲜蔬振兴密码
——张掖农特产品系列报道之三
金秋时节,祁连雪山的融水顺着蜿蜒的河道流淌而下,滋养着张掖的千里沃野。田畴间,青椒、番茄、西蓝花、娃娃菜等各类蔬菜郁郁葱葱,丰收的喜悦在农户脸上绽放。作为全国第四大蔬菜供应基地,张掖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升级的产业体系,让“金张掖夏菜”成为响彻全国的“鲜”字招牌,书写着祁连山下的鲜蔬振兴篇章。
自然馈赠:造就夏菜的“天生好底子”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腹地,北纬38°的地理坐标赋予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夏季光照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昼夜温差普遍在15℃左右,这种“白天拼命长,夜晚储营养”的生长环境,使得蔬菜产量高、品相佳,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之祁连山冰川融水富含矿物质,灌溉出的蔬菜口感脆嫩、风味浓郁,从源头奠定了“金张掖夏菜”的品质根基。
这里的土壤多为冲积扇平原的沙壤土,透气性好、肥力充足,且远离工业污染,为蔬菜生长提供了洁净的“温床”。农业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张掖蔬菜主产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1.8%,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是天然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如今,全市蔬菜种植规模100.2万亩,产量达380万吨,涵盖茄果类、叶菜类、根茎类等60多个品种,年生产面积达万亩以上的蔬菜品种19个,其中西蓝花、娃娃菜、辣椒、番茄、洋葱等8个蔬菜单品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现已建成万亩以上蔬菜乡镇20个、千亩以上蔬菜村150个,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模化种植格局。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走进甘州区党寨镇蔬菜生产基地,智能温室里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数据通过物联网系统传输到控制中心,管理人员轻点屏幕就能调节灌溉和通风设备。“过去种蔬菜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基地负责人指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APP介绍,通过精准调控,蔬菜亩产提高了20%,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
张掖大力推进“强科技”行动,强化与科研院校的协作攻关,不断推动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模式创新,建立蔬菜、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点25个,引进西蓝花、菜花、辣椒等优良品种159个,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土壤改良、蔬菜机械化移栽等新技术34项。全市培育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的育苗企业10家,年集约化育苗能力达18亿株。
品质为王: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闭环”
“每棵蔬菜都有‘身份证’。”在张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对刚抽检的西蓝花进行农残检测。检测合格后,蔬菜将贴上包含种植基地、施肥记录、检测结果的二维码标签,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全流程。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让“金张掖夏菜”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严格准入标准,成为供港澳蔬菜基地的核心供应源。
全市已建成供粤港澳蔬菜基地11万亩,有机蔬菜种植规模达2.64万亩,每年夏季,超过80万吨的张掖蔬菜通过冷链物流发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在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张掖的彩椒、娃娃菜等12个蔬菜品种斩获金奖,“甘味”品牌目录中74个张掖农产品里,夏菜占比超过三成。
产业升级:打通“鲜”到“先”的全链条
凌晨5点,张掖农产品批发市场里已是车水马龙。刚从田间采摘的蔬菜经过分拣、预冷、包装,迅速装上冷链货车,24小时内就能出现在上海、广州的超市货架上。全市已建成田间地头冷链设施295家、静态储藏能力72.56万吨,形成“田间预冷——冷库储藏——冷链运输”的全链条保鲜体系。
产业集群的壮大为鲜蔬振兴注入动力。全市聚焦“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发展采后拣选分级、贮藏保鲜,引进切割蔬菜、净菜、脱水蔬菜等蔬菜制品加工企业,培育蔬菜加工企业44家,落实加工蔬菜生产面积20万亩,产量67.28万吨,年加工番茄酱、辣椒酱、脱水辣椒、脱水洋葱、红椒粒、青椒粒、洋葱粒、南瓜粉以及冻干蔬菜等成品22万吨,加工转化率从5年前的45%提升至66%。
振兴密码:小蔬菜里的大民生
在民乐县,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发展,部分合作社带动户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以前种小麦,一亩地收入千把块,现在种娃娃菜,一亩能赚4000多元。”村民们算起了增收账,脸上满是笑意。目前,张掖蔬菜产业带动12万农户就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17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甘州区和临泽县入选2024年“中国西蓝花产业地图”,甘州区入选2024年“中国花椰菜产业地图”,民乐县入选2024年“中国洋葱产业地图”,甘州区入选2025年“中国结球甘蓝产业地图”和“中国大白菜产业地图”。张掖“娃娃菜”取得西北地区第一张农产品碳标签、全国首个娃娃菜农产品碳标签,实现张掖农产品碳标签零的突破。娃娃菜、马铃薯成功入围2025年两会保供产品,首次走上国宴餐桌,马铃薯、茄子、番茄、冬瓜入围全国重要活动保供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金张掖有机蔬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与北京新发地、深圳海吉星、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大中城市累计建立蔬菜销售档口56个,每年可从5月上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有效弥补了东南沿海城市蔬菜供应缺口。全市有50多家企业开展蔬菜自营进出口贸易和出口供货贸易,认定出口蔬菜备案基地38万亩,张掖成为全省面向东南亚、中亚地区出口鲜活农产品最多的地区。
展望未来,张掖正规划建设国家级蔬菜种质资源库,打造“数字蔬菜”平台,推动夏菜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迈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09/110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