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行进中国 | 一座老炼厂的“零废”进阶

行进中国 | 一座老炼厂的“零废”进阶

“猜猜我在哪个公园?”秋日傍晚,兰州石化厂前广场上,一位老人正举着手机跟好友视频,“这是兰州石化的厂前广场呀!”

兰州石化厂前广场水虹相映,绿树环绕。人民网记者 焦隆摄

兰州石化厂前广场水虹相映,绿树环绕。人民网记者 焦隆摄

“从过去的‘捂鼻子绕道走’,到如今市民群众悠闲散步遛弯,这种改变来之不易。”兰州石化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环保合规管理组组长高青军也常在这里跑步,他口中“来之不易的改变”源自企业多年来持续推进的节能降碳技术革新。

兰州石化厂区。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兰州石化厂区。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炼化企业,兰州石化将绿色发展视为生存之本。这家老牌国企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技术升级,悄然完成从“用河人”到“护河人”的转变,更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行业标杆。

走进厂区内,一套套环保装置持续平稳运行。记者看到,采用热泵技术后,大量原本随循环水蒸发耗散的热量被高效回收。“该技术将回收热量用于市政冬季采暖、装置内物料预热、伴热和生活生产区域的采暖,实现了热量的循环利用。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回收热量达数百兆瓦,循环水耗水量也降低50%。未来还将逐步实施废水、污水的低温热回收利用项目,有序推进节能降碳。”兰州石化新能源高级专家索文礼说。

兰州石化厂区。人民网记者 焦隆摄

兰州石化厂区。人民网记者 焦隆摄

今年7月,中国石油首台高效电加热炉在这里正式投用,其热效率高达98%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3500吨。“这台电加热炉不仅热效率高,更重要的是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电气化改造经验,是传统石化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兰州石化石油化工首席专家王福善说。

“十四五”期间,兰州石化环保资金已投入达5.5亿元,重点投向超低排放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持续致力于改善区域环境。期间,该公司还获评兰州市“无废企业”,外排废水和废气中的污染物大幅降低,多项指标降幅超过50%。“‘无废’创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通过节能降碳、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技术革新,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王福善补充道。

走进该公司油品调合中心,闻不到一点油气味,这得益于每小时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的大型油气回收装置。“这只是我们VOCs治理的环节之一。我们公司已构建起覆盖油品储存、铁路公路装卸、槽车清洗、油气回收全流程的VOCs治理管控体系。”高青军说,“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公司投资7936万元对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使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稳定在1.6毫克/立方米、1.8毫克/立方米和20毫克/立方米左右,远优于国家标准,实现了从‘达标治理’到‘超净排放’的跨越。”

兰州石化厂区里,绿意沿道路延伸。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兰州石化厂区里,绿意沿道路延伸。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昔日的“能耗大户”用扎实的“绿色答卷”回应了时代课题,而兰州石化在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创新故事还在继续。(王绍绍、焦隆、米媛)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14/11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