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名人名企 “钢筋铁骨”邂逅“数字洪流”

“钢筋铁骨”邂逅“数字洪流”

兰州石化一线员工分析研究新技术投入聚烯烃生产中的效果

塔林管廊间,一台爬壁机器人正吸附在30米高的反应器顶部,精准清理低聚物;管理人员在手机APP上实时跟进检修进度,质量验收、影像留存一键搞定;AI系统像无形的大网,每秒扫描全厂近万个监测点,第一时间发出风险预警……这些仿佛来自未来的画面,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真切发生在兰州石化的日常生产中。从设备检修到隐患防控,再到决策分析,数字技术正在一步步融入这家传统炼化企业的“血脉”之中。当“钢筋铁骨”与“数字洪流”深度融合,兰州石化正以数智赋能,重塑现代生产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重心转移:

从人工采集到“一屏可控”

向技术要效率。过去检修得带上图纸、台账,每个装置确认检修进度和施工质量,如今一台电脑、一个手机APP,就能完成20套装置623个检修项目的确认、审核。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的应用,员工逐渐从高负荷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窗口检修中,兰州石化量身定制装置精益化智能检修系统,集多功能于一身,将全周期串成了一条“数字链”。以往零碎的资料被系统一次性整合,人员需求、施工方案、检修规程等环节均实现智能统筹。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延伸至更具体的作业现场和辅助环节。上线仅5个月的计量信息管理平台,通过OPC(一种通信协议)、无线自采、Modbus协议(串行通信协议)等新技术,自动采集110套炼化装置、罐区、磅房的数据。各种计量单、日报、月报自动生成,交接票据在线签署,相关数据能够自动集中处理,减少人工抄录和外出跑腿时间。

效率翻番:

从“人力驱动”到“智能主导”

效率的提升,是数智化转型最直观的价值体现之一。原油储罐里,除锈机器人通过高压水射流系统,高效率快速清除储罐内的锈蚀。原来两名工人系安全绳在狭小空间里爬3天完成的工作,现在爬壁机器人5个小时就能干完。

辅助与决策,则是数智化转型更深层的价值体现。通过计量信息管理平台的自动功能,可以生成月报分析。所有计量器具形成全周期管理闭环,每条计量数据实现异常自动预警。月报还通过数据分析,对多种内容进行预测,极大减少统计数据的时间,对未来管理趋势走向进行预判。

与传统依靠经验优化工作的方式不同,“数字+专业”的深度融合,让决策从经验判断升级为精准导航。在数智化转型进程中,兰州石化不断加强感知到分析决策再到执行的闭环管理,不仅实现效率提升的线性增长,更达成释放效率红利指数级突破。

隐患防控:

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

将AI技术注入安全管理,数智化转型为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深刻改变。据了解,乙烯二部原料罐区的智能识别系统,可在监控画面中自动捕捉十余类违章行为,隐患识别率超过90%,实时预警和留证率达99%。兰州石化安全环保部主管薛永鸿介绍,基于工业视频的人工智能模型技术,实现24小时主动监控,将安全事件发现、上报过程秒级化。这一转变大幅提升处置响应效率,使隐患防控实现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

更深刻的变化也在发生。兰州石化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引入多个前沿技术,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等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一旦监测到异常数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推送至相关责任人手机端,使安全隐患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去年年底,兰州石化上线使用的人员定位系统,更将隐患防控精准度提升到“厘米级”。系统为厂区划定电子围栏和风险分区,实时显示人员分布、行动轨迹,并支持一键求救,一旦出现异常行为,后台和管理终端即时弹窗、推送报警。

数智化转型还推动安全培训模式的创新。炼油三部开展的数字化VR应急培训,将沉浸式数字技术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让员工体验各类安全事故场景,学习应急处理方法,帮助员工快速掌握炼化企业典型突发事故处置流程。“随着数智化技术深度应用,进一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生产防护体系,生态环保管控治理体系,健康企业建设提升体系,安全环保工作将迎来新时代。”兰州石化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部长樊亚军表示。(记者 华 静)

来源:兰州日报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16/121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