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对话千年莫高 书写黄河新韵 兰州打造舞台精品构建文化新地标

对话千年莫高 书写黄河新韵 兰州打造舞台精品构建文化新地标

对话千年莫高 书写黄河新韵

兰州打造舞台精品构建文化新地标

九月的金城,秋韵渐浓,美丽的黄河之滨别有一番韵味。在河岸旁兰州音乐厅的排练厅里,经典舞剧《大梦敦煌》的演员正在默默挥洒着汗水;城市另一边的黄河剧院舞台上,七彩射灯映出新版《丝路花雨》的经典舞姿。这些唯美的舞姿背后,是兰州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是舞台精品历久弥新的匠心传承。

在第八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将举行之际,兰州这座城市也正在开启一场丝路文明与黄河故事的对话,从文旅融合的沉浸式演艺,到本土青年艺术家在国家舞台的精彩表达,兰州正以舞台为舟,载着黄河文化的万千气象,向世人呈上一张承载着泥土芬芳与时代印记的“演艺新名片”。

 从敦煌元素到黄河故事

若说敦煌是丝路的“文化芯片”,那兰州则是黄河的“演艺枢纽”。这座被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的大舞台:汉代的角抵戏在这里上演,唐代的胡旋舞曾绕黄河起舞,明清的秦腔戏班在黄河边的茶园里唱尽了人间悲欢。如今,兰州的舞台艺术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将敦煌元素与黄河故事编织成新的艺术语言。

即将亮相敦煌文博会的2025提升版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便是最鲜活的注脚。这部由甘肃省歌舞剧院倾力创排的经典舞剧,串联起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路商队的驼铃等文化符号,用肢体语言演绎经典舞台艺术与国际盛会的完美交融。特别是,当“反弹琵琶”的唯美化作“神笔张”的诀别,观众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交融,更有丝路精神与黄河文化的血脉相连。

“适逢此次文博盛会,我们可以让敦煌的美通过甘肃的舞台让全世界看见,这就是对甘肃艺术工作者的最大回报。”王琼不仅是一级演员、一级编导,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艺术硕士,现为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在《丝路花雨》中,她饰演了英娘一角,成为该剧第十二位扮演者。

《丝路花雨》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其中每个角色都如同园中绽放的奇花异草,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景象,这正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特别是近年来,舞剧《丝路花雨》在兰州的驻场演出更是成为了本土优质的文化演艺品牌,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热捧。

从舞台经典到文化自信

近年来,省城兰州的演艺舞台捷报频传,不仅有诸多佳作问世,更有精品演出走向全国,赢得了满堂喝彩。其中,25周年纪念版《大梦敦煌》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天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总编导陈维亚、作曲张千一、编剧赵大鸣、舞美设计高广建、第一代“月牙”刘晶怀着激动的心情再聚一堂,眼含热泪为这部中国舞蹈艺术精品献上了最诚挚的生日祝福。

此次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演出,已经是《大梦敦煌》第18次进京,但演出盛况依旧,观众更加热情。北京观众发自肺腑地给予了最高评价:“《大梦敦煌》不仅仅是一场舞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永恒价值,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强的自信。”

作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之作,《大梦敦煌》自2000年首演以来,凭借其磅礴的叙事、动人的音乐旋律、精妙的舞蹈编排和独树一帜的视觉呈现,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博物馆”。历经25年,这部民族舞剧瑰宝铸就了无数辉煌。此次25周年纪念版,更是以极致的匠心再一次还原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从本土原创到全国联动

实际上,从“本土原创”到“全国联动”的模式,已然成为兰州演艺事业近年来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艺术创作的持续发力,更通过跨区域合作、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实现了从地方演出向全国影响的跃升。

去年以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何李活(深圳)音乐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兰州大剧院等单位共同出品,中央民族乐团联合制作的音乐剧《飞天》知名度不断提升,并荣获了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该剧历经8年精心打磨,2024年4月于北京成功首演,随后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巡演,赢得了广泛赞誉。

今年7月,由中国音乐学院倾力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匠心制作、兰州大剧院实力呈现的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在兰成功首演,该剧以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为基础,创新性地融合了气势磅礴的合唱艺术与感人至深的戏剧叙事,生动展示了聂耳的音乐成就与爱国情怀。

今年6月,兰州交响乐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受邀参演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的“《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携手两岸艺术家,以天地为幕、山河为台,奏响了时代强音。该节目于7月7日由央视电影频道融媒体矩阵及全网平台直播。

7月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在京盛大启幕,兰州大剧院携经典舞剧《大梦敦煌》的华彩片段震撼亮相,为与会中外嘉宾献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成为论坛上一道璀璨夺目的文化风景线。

  从剧场经济到全域舞台

在兰州,舞台早已突破了程序式演出的边界。黄河岸边的兰州音乐厅、百年老街的巷弄里、文旅景区的实景中,处处可见舞台艺术的“破圈”身影——这正是兰州响应敦煌文博会召开、推动城市演艺事业发展的另一张名片。

沿着“黄河之滨”文旅线路前行便会发现,近两年中山桥畔的金城关文化广场在旅游旺季几乎每晚都有精彩的文艺演出,沿黄城市的诸多群文精品在这里依次精彩绽放;在兰州野生动物园里还有大型历史舞台剧《西境千年》日日上演,吸引了众多青睐大自然的游客市民驻足观赏;在七里河最繁华的商圈里,沉浸式街区《风气大汉》成为了兰州中心最具人气的项目,人们扶老携幼换上一身汉服,一秒钟便可“穿越”千年时光融入胡商云集、驼铃阵阵的汉代市井生活。

由此可见,“演艺+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让兰州的舞台艺术从一次性演出变成了常态化体验。特别是,今年兰州市文旅局还携手甘肃演艺集团,倾力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跟着艺术游兰州”2025惠民演出季,150场精彩纷呈的惠民演出轮番上演。

“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为兰州打造出‘黄河演艺地图',涵盖全市常态化演出点位以及多个原创小剧场,让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邂逅一场‘黄河故事’。”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博会期间,我们还将专门串联起敦煌主题展演、非遗活态展示、互动传习所等诸多活动,在兰州为这场盛会的开启营造出“处处看演出,全程品文化”的热情氛围。

首席记者 李超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17/123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