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2790元教辅费被质疑,问题出在哪?
【丝路话语】2790元教辅费被质疑,问题出在哪?
□ 陈广江
据新京报报道,9月15日,河北广平县一高中收取2790元教辅费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当晚,广平县教体局发布通报称,该局已责成广平县第一中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除教材费外,其他教辅费用均不统一收取。个别教师在安排布置此项工作时,与家长沟通用词不当,引起部分家长不满,已责成学校深入调查,核清事实后将严肃处理。
学校收取2790元教辅费,价格到底高不高,只有逐项逐条公开收费明细,才能得出结论。令人诧异的是,面对家长公开收费明细的要求,有班主任竟称:有疑问电话沟通,不要在群内或网络平台发表不当言论,以免影响孩子以后上学考研考公考编等。
家长在群内要求公开收费明细,怎么就成了“发表不当言论”?还会影响孩子以后考研考公考编?尽管此言思维紊乱、逻辑不通,显得非常荒唐,却让家长产生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感。因此,家长和网友不仅仅质疑收费过高,还质疑学校、书店、老师等各方之间存在利益链条。
可见,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只是因为“2790元”这个数字,更因为背后收费程序不透明、家校沟通遇阻以及校方拒绝监督等深层问题。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只是简单强调“自愿自购”或归咎于“个别教师用词不当”,恐怕难以平息质疑。
“自愿”不是挡箭牌,信息透明才是关键。尽管政策明确要求自愿订购教辅,但如果家长看不到书目清单、价格明细,所谓“自愿”就极易沦为“被自愿”。学校应当主动通过公示栏、官网或家长群等渠道,把每一种教辅资料的名称、单价、订购依据清清楚楚晒出来。不透明则必生疑,有明细才有信任。
家校沟通的本质,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的信息互动,而不是一方居高临下对另一方发号施令。但现实中,个别教师自以为抓着家长的“软肋”,总想着让家长乖乖听话,一旦有家长“不配合”,动辄气急败坏、言语威胁。老师这样的态度,只会加剧双方之间的不信任。
当地教体局迅速回应值得肯定,但调查不能止于学校“自查自纠”,更不能笼统地将问题归为“个别教师用语不当”。2790元教辅费到底高不高?背后是否存在见不得光的利益链条?是否存在家长“被自愿”现象?这些问题,有待相关部门彻查。
教辅费之争,表面是钱的问题,实质是信任的问题。事实上,家长不怕花钱,怕的是花糊涂钱、花冤枉钱,更怕因为质疑而让孩子陷入不利境地。学校应明白,每一次收费、每一次沟通,都是家校共建的过程。从校服到教辅,从食堂到研学,只有每一项收费都能经得起质疑和监督,才能形成良性、互信的家校关系。
归根到底,平息质疑的关键在于,把该公开的信息彻底公开,把该解释的问题耐心解释,把该处理的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消家长顾虑,重建家校互信,也让“自愿订购”不再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17/12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