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展示丝路风情 探寻合作机遇——甘肃文化旅游(北京)推介会举行
展示丝路风情 探寻合作机遇——甘肃文化旅游(北京)推介会举行
展示丝路风情 探寻合作机遇
——甘肃文化旅游(北京)推介会举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9月16日,以“聆听交响丝路·畅游如意甘肃”为主题的甘肃文化旅游(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
推介会现场,宾客云集,暖意融融。这边,甘肃文旅部门负责人、文旅推介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企业、媒体代表齐聚,带来陇原大地沉淀千年的文明印记,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壮美山河的磅礴画卷与多彩民俗的鲜活气息,让丝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那边,北京文旅部门负责人、重点文旅企业、旅行社及媒体驻足流连,在特色展台前品鉴甘肃风物,在深度洽谈中探寻资源互补合作契机。通过推介交流,“如意甘肃”的独特魅力被全方位感知,两地文旅交融的新路径、新可能在悄然酝酿。
千年文明“活”起来
“八千年前,大地湾先民烧制出彩陶雏形,在陶片上刻下中国文字雏形的神秘符号;在天水,伏羲氏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推介会现场,甘肃文旅推介官以“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为开篇,将嘉宾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过去。
大屏幕上,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武威雷台汉墓“马踏飞燕”的矫健姿态、敦煌莫高窟飞天的飘逸衣袂、平凉崆峒山黄帝问道的传说场景、庆阳周祖陵农耕文明的印记清晰呈现。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悬泉汉简上记载的古代驿站路线,从长安到敦煌的80多个驿站中,70多个驿站就位于甘肃。”指着屏幕上的简牍复刻影像,推介官娓娓道来,“这些驿站就像古代的‘服务区’,保障着丝路商旅、使者、僧侣往来,让文明的血脉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奔流。”
台下,与会嘉宾一边聆听,一边用手机记录,不少人感慨:“以前只知道丝绸之路很有名,今天才明白甘肃是这么重要的一段,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历史遗迹。”
非遗文创也正以更加新潮的方式“圈粉”。非遗文创集市庆阳香包展台前,1200余件刺绣、香包作品色彩艳丽、纹样精美,牡丹、老虎头等传统纹样栩栩如生。“这是庆阳平绣技法做的书签,既留着老手艺的温度,又能放进书里伴读,贴合现代生活。”庆阳香包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孟亭亭拿起一件绣着敦煌飞天的书签,细细介绍。
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带来的潮玩手办人气爆棚。以临夏牡丹为原型,将花瓣的柔美与潮流设计结合,粉白相间的“牡丹娃娃”眉眼灵动,透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我们不想让传统文化困在‘老古董’的标签里,就是要让它变潮、变活,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节会宣传科副科长杨挚说。
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展台上,色彩鲜活的冰箱贴、钥匙扣摆得满满当当,有的印着嘉峪关关城全景,有的缀着丝路驼队图案,还有绣着“天下第一雄关”字样的帆布包。“希望这些小物件能成为‘丝路名片’,让更多人记住嘉峪关,想来看看这座丝路明珠。”工作人员王经琛的话,道出了甘肃非遗文创“守正创新”的初心。
自然人文“融”起来
“这里有除海洋和岛礁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堪称‘露天自然博物馆’。”随着甘肃文旅推介官的推介,大屏幕上切换出了张掖七彩丹霞的画面,阳光洒在山峦间,红、黄、橙、绿等色彩交织,宛如大地燃烧的火焰,引得台下发出阵阵惊叹。
“张掖七彩丹霞是全球罕见的地球奇观,我们集团旗下的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景区融合了峡谷探险、地质科考、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等多种体验,非常值得一游。”甘肃文旅推介官接过话茬,向现场嘉宾进一步展示了甘肃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除了丹霞,我们还有渭河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兰州石佛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样不容错过。”
“2100年前,汉代将士在此筑烽燧;650年前,明代工匠依险建关,成就‘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市文旅推介官将“天下第一雄关”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又指着屏幕上的关城夜游画面介绍,去年7月推出的《天下嘉峪关》灯光剧,用激光投影在古城墙上重现张骞出使、霍去病征战河西的历史场景,已成嘉峪关最热打卡地之一,“诚邀北京游客也为这场夜游而来,感受‘朝赏京华秋色,暮观雄关落日’的浪漫。”
张掖市文旅推介官带来的“彩虹张掖”特色线路,让现场嘉宾心动不已。“一日游串联丹霞、草原、雪山,邂逅千年佛像;二日游深度体验外星谷、冰沟丹霞的奇幻,再去张掖老街品尝搓鱼子、牛肉小饭;三日游漫步平山湖大峡谷,在祁连鹿场听呦呦鹿鸣。”北京中韵国际旅行社负责人阎建庆表示,“我们的老年团喜欢慢旅行,这些线路既能赏风景,又能品美食,完全契合需求。”
在甘南的推介环节,玛曲草原的牛羊如云、扎尕那的云雾缭绕、阿万仓湿地的候鸟群飞,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甘南高原。“甘南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也是户外天堂。”甘肃文旅推介官说,游客可以策马草原、触摸云朵,在纯净天地间感受心灵的宁静。
此外,甘肃公航旅集团打造的张掖国际露营基地、永靖黄河三峡自驾游基地、永昌北海子沙枣林自驾游露营基地、康县花桥房车露营地等四大露营地,形成了“多元住宿+复合配套”的轻度假网络,让“星空下入眠、晨曦中醒来”成为可能。
合作之路“宽”起来
“我今天是代表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嘉峪关君和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在当天上午的签约环节,随着10家文旅企业代表的落笔,一份份涵盖客源互送、线路开发、研学合作的协议,将两地文旅合作推向高潮,也为甘肃文旅资源走向华北市场搭建起了坚实桥梁。
“我们和甘肃合作多年,之前推出的‘丝路文化研学游’特别受北京家长欢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李伟说,此次签约后,将结合莫高窟、长城等资源,设计更有深度的研学产品,“让北京孩子走进甘肃,亲手触摸汉简、临摹壁画,在历史现场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嘉峪关君和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勤学同样充满期待:“我们主打研学旅行,希望通过合作,让长城文化、丝路精神影响更多青少年。”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治纲在致辞中提到,今年1至8月,甘肃接待北京游客212.42万人次,同比增长5.8%。北京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地市场,希望依托北京的资源优势,推动甘肃文旅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建忠对甘肃文旅发展成果赞不绝口。他表示,甘肃的文化体验游、自然研学游已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的“现象级IP”。两地文旅资源互补性强,期待通过合作实现客源互送、市场共拓、资源共享。
推介会进入尾声,企业洽谈依旧热闹非凡。甘肃文旅从业者与北京同行代表围绕线路细节、服务标准深入交流;途易乐(北京)旅行社负责人孟乐则与张掖市文旅代表探讨个性化定制服务,“我们的客户注重深度体验,希望能为他们设计专属的丹霞徒步、非遗体验行程,让北京游客真正走进甘肃、读懂甘肃。”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919/127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