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甘肃 辛理瑄 | 当宣讲“撞上”秋天:一场思想与陇原 大地的双向奔赴——2025“新思想在陇原”宣讲秋季赛综述
辛理瑄 | 当宣讲“撞上”秋天:一场思想与陇原 大地的双向奔赴——2025“新思想在陇原”宣讲秋季赛综述
秋风执笔,时光为墨,于丝绸古道铺展的金色画卷上,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会落笔生辉,吟诵这个秋天最动人的诗篇。2025年9月25日至26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政府国资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甘肃省委讲师团、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承办,甘肃省广电总台、读者杂志社协办的“新思想在陇原”宣讲秋季赛在西北师范大学如期举办。
本次秋季赛采用“实地调研+专题培训+宣讲展示+研讨交流+强国推广”模式,以“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华章”为主题,引导宣讲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沿着总书记视察甘肃足迹,近距离体悟这片厚土的文明脉络,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凝练为宣讲中有温度、有质感的生动表达。
溯源:在文明的星河里撷取智慧
“每一件文物都是穿越时光的信使,每一册典籍皆为承载文明的舟楫。”9月25日上午,宣讲员们步入敦煌艺术馆调研,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开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壁画飞天衣带翩跹,似欲破壁而出,将盛唐的月光轻轻洒落于观者肩头。
“原来,文明从不曾走远,它一直在等待与我们相遇。”武威市宣讲员杨瑞在莫高窟VR技术复制洞窟前驻足良久,“我要让铜奔马在我的讲述中复活,让千年前的蹄声叩响今天的心扉。”
宣讲员及领队在敦煌艺术馆调研
走进读者博物馆,时光在这里变得温润如玉。创刊号的纸张虽已泛黄,但那些温暖过无数心灵的文字却依然熠熠生辉。“《读者》就像一位永不老去的挚友,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美好一直都在。”天水市宣讲员杨朝迪轻轻抚过展柜,眼中闪着光。
宣讲员及领队在读者博物馆调研
时空流转,思绪未歇。专题讲座《甘肃的历史与文化》,将宣讲员们从感性的惊叹引向理性的深邃。兰州大学刘全波教授以渊博学识与生动讲述,带大家穿越千年,从伏羲创世到丝路繁盛,从敦煌瑰宝到《读者》情怀,系统梳理甘肃文化的脉络与精神内核,为宣讲注入深厚的理论支撑。
兰州大学刘全波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
绽放:让理论之花在故事中盛开
“宣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告诉,而是唤醒”。决赛现场,思想火花迸溅,情感暖流交汇。金昌市选送的宣讲作品《薪火传三代,匠心续新程》以情景剧形式,凭借深刻的主题与精湛的演绎征服全场,荣膺桂冠。郭玲、孙颖、张旭晨3位宣讲员用真挚的情感再现了三代金昌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让工业文明在艺术的淬炼中焕发新生。
金昌市宣讲员张旭晨(左)、郭玲(中)、孙颖(右)
团省委选送的宣讲作品《有一种精神,因敦煌而生》荣获亚军。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宣讲员赵轩深情讲述了常书鸿先生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的心路历程,以及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几代敦煌守护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与奉献……“莫高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团省委宣讲员赵轩
同是亚军得主的白银市宣讲员何佳艺、王梓悦、刘念祖3人带来《黄河战鼓:穿越“白银黄河258”的文化回响与时代新声》,让古老的战鼓在舞台上重震天宇。六岁的王梓悦与七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念祖同台演绎,成为文明接力的生动缩影,掌声久久不绝。
白银市宣讲员何佳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念祖(左)和小宣讲员王梓悦(右)
季军得主庆阳市宣讲员牛恬恬,以《深耕乡村沃野 静待春华秋实》为题,深情讲述了“燕子”杨清艳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感人故事。“八叔,我回来了!”一声呼唤,唤醒沉睡山峁,也唤起游子归乡筑梦的热望。她深情言道:“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燕子’,衔来政策的春风、文化的薪火与产业的新枝,在田野筑就共富暖巢。”
庆阳市宣讲员牛恬恬
省政府国资委选送的作品《让文化流淌在时代的脉搏里》,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文化的流动之美。“作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每天见证着成千上万的旅客往来如织。机场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文明交流的窗口。”王泽睿充满激情地阐述,“我们要让甘肃的古老文化通过现代交通网络流动起来,让每一趟航班都成为传播陇原文明的使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物流的脉搏中焕发新生。”
省政府国资委宣讲员王泽睿
嘉峪关市宣讲员张晓茹以一句“我不是在守一座城,而是在守一个民族的记忆”开篇,如老友叙旧般,将一位老人四十年守护长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嘉峪关市宣讲员张晓茹
为将学习的种子播撒得更远,决赛现场特别设置了“学习强国”推广互动环节。10道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目逐一亮出,现场观众争相竞答、气氛热烈。这既是对平日学习积累的生动检验,也将“学习强国”这一理论学习主阵地更为直观地推向了公众视野。此起彼伏的抢答声与掌声证明,理论的魅力,完全能够以轻松、现代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北师范大学话剧社表演情景剧《英雄校友陈红军》
交融:在思想的河流里汇入百川
“宣讲走亲,走的是亲,暖的是心,聚的是魂”。9月25日晚,京、浙、青、宁、陇五省(区、市)讲师团负责同志齐聚金城,围绕加强改进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开展研讨交流,探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传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次日下午,五省(区、市)“青年说”宣讲展示活动将赛事推向高潮。
北京市宣讲员杨浩、张欣雨率先登场,带领观众走进千年古都的文明深处。杨浩以《国潮澎湃 中国范儿为什么这么帅》为题,从“国潮”现象入手,为观众破译了“中国范儿”的时尚密码,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层逻辑与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独特魅力。张欣雨在《北京中轴线的守望与新生》中,以诗意的语言讲述了这条贯穿古都7.8公里中轴线的动人故事:“从正阳桥镇水兽的惊世发现,到万宁桥的精心修缮,十二载申遗路,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条历史轴线,更是中华民族理想都城秩序的活态传承。”她的讲述让听众深刻感受到,这条“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不仅是北京城的文化脊梁,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北京市宣讲员杨浩
北京市宣讲员张欣雨
随后,舞台聚焦诗画江南。浙江“00后”宣讲员郑德镇将自家创业经历与生动活泼的“开放麦”结合起来,用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让理论宣讲焕发青春活力:“谁说理论一定要正襟危坐?我们要让它如西湖春风,温润心灵;如钱塘江潮,激荡思想。”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理论宣讲焕发出别样魅力。邢涛则以《好山好水 何以成金?》为题,巧妙运用一条“倒U型曲线”,生动解析文成县从“养猪致富”到“生态富民”的华丽转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娓娓道来中深入人心。
浙江省宣讲员郑德镇
浙江省宣讲员邢涛
走进大美青海,多元文化在这片高原沃土上绽放异彩。青海省宣讲员姜平在《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谱写优秀民族文化青海篇章》中深情诉说多民族地区如何在守望相助中赓续文脉,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员钱孙琬则以《培育弘扬历史文化 古今同脉一路向新》为题,从青海深厚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甘露,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青海省宣讲员姜平
青海省宣讲员钱孙琬
最后,宁夏宣讲员冯静、王家琪通过三件珍贵的丝路瑰宝,编织出一幅文明互鉴的壮丽画卷。她们动情地诉说:“这些静默千年的文物,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各民族在交流融合中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史诗,在历史长河中绘就了多元一体的壮美图景。”
宁夏回族自治区宣讲员冯静(左)、王家琪(右)
活动的压轴环节,浙江省宣讲名师薄凯文以《新时代理论宣讲如何让人“上头”》为题,为全场宣讲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辅导。“宣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传递温度;不仅要讲清道理,更要打动人心”,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宣讲心得,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成长路径——内修理想信念之基,外练表达创新之功。他特别强调,“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学思想”是宣讲员汲取智慧的源头活水,鼓励大家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灵感悟时代脉搏”。
浙江省宣讲名师薄凯文
整场活动在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中圆满落幕。五省(区、市)宣讲员以青春搭建桥梁,让理论之光在互鉴中愈发璀璨,文化之魂在讲述中生生不息。
启程:让每一粒种子都找到土壤
金秋的西北师范大学校园,梧桐鎏金,杏叶铺锦。赛事虽已收官,思想的远征却刚刚启航。“最好的宣讲,是让理论的种子在心灵深处扎根,在生活里开花”,“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智慧的播种人、真理的践行者”。宣讲员们相约:要当好新时代的“文脉守护者”,让敦煌的千年月光照亮更多求知的心灵,让黄河的万古涛声激荡更多奋进的胸怀,让《读者》的岁月温情滋养更多渴望美好的灵魂。
从北京中轴线到敦煌莫高窟,从浙江之江潮到甘肃黄河浪,这些满载智慧与深情的种子,已悄然播撒于中华大地。我们期待,它们必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绚烂绽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不绝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01/147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