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艺界 微短剧产业综合十强城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出人意料,广西南宁未上榜!

微短剧产业综合十强城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出人意料,广西南宁未上榜!

“女人,你在玩火”“三分钟之内,我要收购王氏集团”—— 这些又土又嗨的微短剧情景,现在刷手机时十个人有八个见过。

别小看这些 “粗制滥造” 的短剧,它们的市场规模早就超过了传统电影:2024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才 425 亿,微短剧却冲到了 505 亿,2025 年预计还要涨到 670 亿。

随着微短剧成了 “香饽饽”,各大城市也开始抢赛道。

艾媒咨询出的《2025 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榜》里,北京稳坐第一不意外,但第二第三居然是西安和郑州,这俩中西部城市以前在影视圈没多少存在感,现在直接逆袭;反倒是很多人以为会上榜的广西南宁,这次没出现在榜单里。

想入行微短剧的人,可得好好看看这份榜单 —— 选对城市,等于踩对了行业风口。

IMG_256

一、北京第一:传统影视重镇的 “老大哥优势”,但也面临挑战  

北京能拿第一,一点都不意外。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的 “老大哥”,北京有最集中的影视资源:头部制作公司、编剧团队、演员经纪公司大多扎堆在这儿,连短视频平台的总部或核心团队也有不少在北京。微短剧虽然门槛低,但想做精品、冲爆款,还是得靠北京的资源支撑 —— 比如想找专业的编剧写 “霸总剧本”,想对接平台拿到流量扶持,在北京比其他城市容易得多。

不过北京的 “第一” 也不是稳得没压力。现在微短剧的核心逻辑是 “快、省、爆”,北京的制作成本太高:租个影棚、请个小演员,成本比中西部城市高 30% 以上,而微短剧讲究 “3 个月回本”,高成本反而成了拖累。

所以北京现在更多做 “头部精品剧”,比如投资百万级、走海外发行的短剧,而不是靠 “小成本走量”,这也给后面的城市留了超车空间。

IMG_257

二、西安、郑州第二第三:最出人意料的 “黑马”,靠政策和成本赢了  

要说榜单里最让人意外的,就是西安和郑州并列第二第三。这俩城市以前在传统影视圈几乎没姓名,现在却成了微短剧的 “产能大户”,核心靠两点:政策够猛,成本够低。

先看西安,陕西今年密集出台了好几份文件,比如《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微短剧 +” 行动计划》,直接喊出 “两年培育 15 家领军企业、出 200 部精品剧” 的目标。

现在全国 100 部微短剧中,有 60 部是西安拍的,像西安造梦工厂这样的基地,已经拍了 450 多部作品,相当于每天都有剧组在开机。

IMG_258

郑州更夸张,2025 年直接把 “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还建了 15 个拍摄基地,总面积超 16 万平方米,日均开机能有 100 部 —— 也就是说,你在郑州的基地里逛一圈,能同时看到几十组人拍 “霸总剧”“重生剧”。

更关键的是成本低,郑州金水区的微短剧制作成本,比北京、上海低 30%-40%,一部 100 集的短剧,30 万到 80 万就能搞定,投资回报周期才 3-6 个月,对小公司和创业者来说,门槛低到 “踮踮脚就能碰着”。

这俩城市能逆袭,本质是踩中了微短剧的 “底层逻辑”:不需要传统影视的 “文化底蕴”,只要政策给到位、成本压得低,就能快速堆产能。

以前想做影视得去北京上海,现在在西安郑州,租个影棚、找几个演员,就能开干,这种 “轻装上阵” 的优势,刚好戳中了微短剧 “野蛮生长” 的需求。

IMG_259

三、广州、深圳第四第五:广东 “放大招”,靠产业链和补贴追赶  

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和深圳,这俩城市能进前五,靠的是广东 “全省联动” 的政策和完整的产业链。

广东今年 5 月就出了《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不仅提了 “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还能用横琴、前海的税收优惠 —— 符合条件的企业能按 15% 交所得税,比一般企业低 10 个百分点。

广州黄埔区更狠,单项目最高能拿省区叠加补贴 4000 万,建数字影棚投入超 5000 万的,能按 10% 补成本;深圳则针对微短剧搞了 “八大类扶持”,单部剧最高资助 300 万,要是在深圳取景不少于 5 处、能宣传城市形象的,还能再拿 200 万。

IMG_260

更重要的是,广东有完整的产业链:全省有 1.74 万家微短剧相关企业,从写剧本的网文公司、拍剧的影视团队,到推流量的 MCN 机构、做后期的技术公司,一应俱全。

比如你在深圳拍了一部短剧,不用找外地团队做剪辑,本地就能搞定;拍完想上平台,也能快速对接广州的 MCN 机构要推广资源。这种 “上下游不用跑远” 的便利,让广深成了很多创业者的首选。

IMG_261

四、广西南宁未上榜:不是没机会,只是暂时没踩中 “风口节奏”  

这次南宁没出现在十强榜单里,其实不奇怪。

微短剧现在拼的是 “政策反应速度” 和 “成本产能”,南宁在这两方面暂时没跟上:比如政策上,目前还没看到像西安、郑州那样针对性的微短剧扶持文件;产业链也不够完善,拍剧可能要找外地的编剧、后期团队,成本降不下来;产能更没法比,郑州一天开机 100 部,南宁可能一个月都没这么多,自然没法在综合实力上竞争。

不过南宁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广西有独特的地域风情,比如桂林的山水、北海的海景,其实很适合拍 “乡村题材”“旅游题材” 的微短剧。

要是后面能出台针对性政策,比如补贴取景费、建本地化的拍摄基地,说不定能在细分赛道里找到位置,但目前来看,想进十强还得再发力。

IMG_262

五、想从事微短剧行业?按 “需求” 选城市准没错  

对想入行的人来说,不用盯着 “第一” 的北京,而是要按自己的目标选城市:如果想进头部公司、做精品剧,去北京 —— 这里有最多的爆款项目、最专业的团队,能学到行业顶尖的制作逻辑,适合想长期深耕、往 “精品化” 走的人;

如果想创业、做小成本剧,去西安或郑州 —— 成本低、政策松,30 万就能启动一个项目,回本快,适合手里资金不多、想快速试错的创业者;

如果想做 “全产业链配套”,比如做后期、搞推广,去广州或深圳 —— 这里产业链全,需求多,不管是找工作还是接外包,机会都比其他城市多。

微短剧的好处就是 “英雄不问出身”,不管你在哪个城市,只要踩对节奏,都有机会。以前做影视得 “背靠大树”,现在在西安的小影棚里拍的剧,说不定比北京大公司拍的还火 —— 这就是新赛道的魅力。

IMG_263

六、微短剧正在 “洗牌” 文化产业,未来会更 “去中心化”  

这份微短剧城市榜单,其实藏着一个信号:文化产业不再是 “北京上海独大” 了。

就像美国加州以前是 “文化沙漠”,靠影视政策培育出好莱坞,现在中国的西安、郑州、广深,也在靠微短剧实现 “弯道超车”。

未来的微短剧产业,会越来越 “去中心化”—— 不是所有资源都堆在一线城市,而是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西安郑州靠成本,广深靠产业链,甚至后面可能有更多三四线城市靠地域特色分一杯羹。

IMG_264

对从业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不用挤破头去北京,在家门口就能抓住行业风口;对城市来说,这也是一次 “重新定位” 的机会,说不定下一个 “微短剧之都”,就藏在现在的 “黑马” 里。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13/159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