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热点评论 AI来了,短剧制作成本被砍掉一大半

AI来了,短剧制作成本被砍掉一大半

过去几年,短剧火得离谱。

拍得快、传播快、变现也快,但成本一直不低——演员要钱,场地要钱,后期还要人。

很多人一算账,才发现:短剧虽短,拍起来真不便宜。

传统短剧到底花在哪

别看一集就两三分钟,真拍下来,一集成本少说也得几千块。

有演员要请

有机位要布

有场景要租

剧本、剪辑、配音都得花钱

一般来说,一集真人短剧成本在 3000~20000 元之间。

如果想拍出点“质感”,那就更贵。

AI让成本彻底变了

AI 介入后,情况完全不同。

现在,一个人就能做过去一个小团队干的活。

能省的地方主要有:

AI演员:虚拟人替真人,不用请演员,也不用反复拍。

AI语音:自动生成多语音轨,配音、翻译一次搞定。

AI剪辑:自动识别剧情节奏,出分镜、上字幕都能一键完成。

综合算下来,短剧制作成本能下降 60%~85%

比如一集真人短剧要 5000 元,现在 AI 短剧只要 1000 元左右就能出片。

有些团队用全流程 AI,甚至 几百块就能做出一集

图片

不仅是“省钱”,是生产方式在变

AI 短剧的意义不只是降本,而是彻底重构了短剧的生产方式

过去:得有人、有设备、有时间。

现在:一个创作者 + 一台电脑,就能日更短剧。

这意味着:

小团队能高频产出;

一人工作室也能全球发布;

内容试错成本大幅降低。

短剧从“拍”出来,变成了“生成”出来。

成本降下去,出海机会反而更大

AI 降本还有个重要效果——出海更容易了。

以前做海外版得请外籍配音、找翻译,现在 AI 一键多语。

一个剧集,能同时上东南亚、欧美多个平台。

语言、场景、演员都不再是门槛。

AI 并不是要取代导演、演员,而是让更多人能讲故事。

当拍摄门槛被AI拉到地面,真正有趣、有情绪、有共鸣的内容,反而更值钱。

短剧的下一个拐点,不是流量红利,而是创意和算法的融合能力

未来谁能把“AI”当成“笔”,谁就能写出新的全球故事。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14/160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