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播报 天水“太空马铃薯”首获丰收

天水“太空马铃薯”首获丰收

 甘肃经济日报天水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张文都)金秋时节,走进天水市农科所的太空马铃薯试验田,一派丰收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马铃薯。这些承载着航天科技的“天选之种”,经过6个月生长,成功结出首批微型实生薯,为当地种业创新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这批太空马铃薯的“祖先”是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遨游太空的马铃薯实生籽。今年3月中下旬,科研人员将其点播在试验田,如今终于迎来收获季。“今年我们共播种7个组合、2万余粒航天种子,预计能收获2万多颗种薯。”天水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天顺介绍,当前采收采用单株收获模式,科研人员将综合评估每株马铃薯的薯型、产量、抗病性等性状,挑选出最优种薯,为明年首次大田选育做好准备。

为保障太空马铃薯正常生长,天水市农科所提前对设施大棚进行改造提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为种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内,科研团队更是全程紧盯,适时开展人工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不放过任何细节。辛勤付出换来了亮眼成果——今年试验大棚出苗率超95%,为后续选育工作筑牢了基础。

“经过100多个日夜的培育,这7个组合的优势很明显。”天水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王鹏欣喜地说,这批太空马铃薯不仅薯型规整、薯皮光滑、芽眼浅,病薯和烂薯也极少,抗病性远超普通品种。更值得关注的是,7个组合品类丰富,涵盖早熟与晚熟型,且兼顾菜用、淀粉加工、油炸加工等多种用途,未来完全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此次收获的实生薯将同步推进本地选育与异地选育:在天水,重点考察其生产性、抗病性及植株性状,逐年逐代培育筛选。同时,部分种薯将送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跨区域协作加快育种进程。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14/16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