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文化 2025微短剧城市大佬:北京是六边形战士,深圳郑州西安大乱斗!

2025微短剧城市大佬:北京是六边形战士,深圳郑州西安大乱斗!

别再说内容行业卷不动了!当你在为刷短剧上头时,一场决定你下一部“精神快餐”产自何方的城市排位赛,已经尘埃落定。DataEye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数据报告》,就像一份精准的“搞钱地图”和“产业谍报”,无情撕开了微短剧江湖的底牌:这里没有躺赢,只有精准的卡位与疯狂的深耕。北京、深圳、郑州、西安……这些城市正用最硬核的方式,告诉你什么叫“在风口上,不仅要有猪,更要有一座城”。

IMG_256

IMG_257

这不是一场均富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城市人设”的极限挑战。北京以“绝对王者”之姿告诉你,什么叫“我全都要”;而第二梯队的玩家们,早已放弃正面硬刚,转而用一招“单点极致”,在产业的缝隙里杀成了诸侯。

IMG_258

北京:六边形战士

如果微短剧产业有天花板,那它的名字一定叫北京。

336.2亿!2024年,北京一座城的微短剧产值,就占了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其他所有城市加起来,再乘以二,才能勉强望其项背。这不仅是GDP,这是流量的金山银山,是资本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更可怕的是,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国产值突破1000亿时,北京这“三分之二”的江山,依然稳如泰山。这不仅是先发优势,这是统治力。

全国TOP级平台,一半以上都把总部或核心放在了北京。抖音、红果、点众/河马、中文在线……这串名字本身就是一部微短剧观看史。23家巨头在此聚首,不是开茶话会,而是在编织一张覆盖内容、流量、资本、技术的天罗地网。近半企业已杀向海外,超一成企业像“枫叶互动”这样的,直接专注海外,玩起了“国内孵化,海外开花”的降维打击。在北京,微短剧的商业模式早已进化到了2.0版本——“国内养蛊,全球蛊王”。

北京,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生态位的极致构建。它证明了在内容产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依然有效,但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成为那个吸引所有“强”的磁极。北京,就是中国微短剧产业的超级磁极。

郑州 & 西安:“竖店”双雄,产能的绝对王者

郑、西两城已经用“成本控制”和“工业化产能”,把微短剧做成了“白菜价”。这里不是艺术殿堂,这里是内容工厂。

西安: 老牌信息流广告之都,天生就懂如何用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抓住用户眼球。把网文IP变成爆款竖屏剧?对他们而言就像流水线组装手机。超600家制作公司、近万专业人才、“十里沣河”基地全流程服务……这里不生产灵感,这里规模化生产“上头”感。

郑州: 政策开路,基地奠基。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的创作基地,实现“日均百部开机”的恐怖产能。2024年前8个月市场规模38.5亿,群演日薪120元左右……“竖店”名号一经打响,立刻成为剧组薅羊毛的圣地。在郑州,拍戏就像下单外卖,量大、管饱、出餐快。

深圳:出海教父,深圳的目光早已投向星辰大海。这里不谈风花雪月,只聊技术和汇率。腾讯、华为的AI和大数据,不是用来写诗的,是用来降低成本、精准投放、让老外也上头的。山海星辰、无限进制等公司打造的StardustTV、DreameShort,就是停泊在深圳码头的文化航母。

杭州:文旅卷王, 杭州把微短剧玩成了“超长版旅游宣传片”。13个取景地入选官方创作计划,直接把“看剧”和“打卡”无缝衔接。这不是内容创作,这是最高阶的城市营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在杭州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GDP。

上海: 2024年出品近2000部,平台上线约3万部。数字背后是成熟的工业体系和老辣的商业嗅觉。

广州: #跟着粤语短剧打卡广州#播放量超5000万。粤语短剧就是他们的“方言武器”,用最地道的市井气息,完成流量与城市宣传的完美闭环。流量,在这里直接兑换成了城市影响力。

IMG_259

微短剧出海,早已不是“要不要”的选择题,而是“怎么活”的生死线。在这场文化远征中,北京是坐拥航母舰队的“帝国”,而深圳,则是手持高科技装备的“顶级佣兵团”。

IMG_260

得分82.3,仅次于北京,但深圳的出海,带着一种理工男的性感。

AI内容创作?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这些在别的城市可能是前沿课题,在深圳是基础设施。他们用代码和算法,硬生生把内容创作的“艺术门槛”砸成了“技术平权”。

超过200家微短剧相关企业,其中不乏山海星辰、无限进制这样的专业出海公司。它们不像大平台那样四面出击,而是像特种部队,精准打造StardustTV、DreameShort等垂直平台,在海外市场撕开一道道口子。

基地建设,国家背书推进微短剧出海基地与国家级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版权、政务等资源。这意味着,在深圳做出海,你得到的不是单打独斗的勇气,而是集团军作战的后勤保障。枫叶互动、雷霆信息等头部在此布局,就是最好的证明。

深圳模式能输出一整套用科技驱动、以效率为导向的文化生产与分发模式。这是属于中国创业者的“硬核浪漫”。

96分的北京,玩的是生态和格局。

中文在线、字节跳动、昆仑万维……这些名字意味着从IP、制作、平台到推广,北京掌握着出海的每一个环节。它不是一个公司出海,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集体迁徙。旗下的ReelShort等平台在海外大杀四方,靠的就是这种无死角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长期积累的影视人才和全球传播资源,是北京最深的护城河。当别人还在为找一个懂海外市场的制片人发愁时,北京的公司已经在批量生产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模式展现了文化输出的终极形态——不是单个产品的爆火,而是整个文化工业体系的对外复制。它让“中国故事”的讲述,成为一种可持续、可规模化的商业行为。

杭、成、渝

杭州探索“微短剧+跨境电商”,让老外在看剧的同时一键下单;成都、重庆通过政策与基地建设,虎视眈眈。它们可能成不了下一个北京或深圳,但完全有可能成为某个区域或某个细分领域的新王。

IMG_261

出海这场仗,北京是“正規军”,打法恢弘;深圳是“高科技军团”,打法犀利。没有优劣,只有适不适合。但共同点是,他们都让“Chinese Content”成为了全球流媒体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势力。

IMG_262

如果说出海是星辰大海的征途,那么制作与传播就是产业的“心脏”与“喉舌”。这里不玩虚的,拼的是谁更能“肝”,谁更懂“梗”。

IMG_263

郑州与西安以88.5分并列第一,堪称“微短剧界的富士康与特斯拉”

北京: 自己不直接下场卷产能,但红果、抖音等平台本身就是最大的需求方和品质把控者。《钟鼓楼前》这样的精品,定义了行业的品质天花板。

重庆: 8D魔幻城市景观,天生就是悬疑、奇幻剧的天然影棚。麦芽传媒等公司打造的《那年阳光正好》,证明了地利也是核心竞争力。

杭州: 聚焦“漫剧”新赛道,依托网易的技术,探索二次元与微短剧的融合。这招“技术奇袭”,有可能在下一个周期改变战局。

制作端的“内卷”,最终受益的是全体观众。更低的成本意味着更多的试错机会,更高的效率意味着更快的内容迭代。郑、西两城的“卷”,卷出的是中国微短剧产业的坚实基础和无限活力。

传播环节的Cities Battle,玩的是“心跳”和“出圈”。

郑州:#郑州短剧#播放量超8000万——用海量内容本身,堆砌出无法忽视的声量。

北京:“夫妇做短剧月入4亿”——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财富故事,瞬间点燃公众好奇心,让微短剧从行业话题破圈成社会现象。

武汉:“短剧主角日薪过万”——打造“草根逆袭”的造梦神话,为产业吸引来自全国的人才和目光。

深圳:创新玩法,将微短剧与健康科普结合,曝光量超千万——证明了微短剧作为一种形式,其边界可以无限拓展,正能量与流量可以兼得。

这些城市的传播,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宣发套路。它们或是制造社会性话题,或是跨界融合,本质上都是在抢夺大众心智,为本地产业塑造一个强大的“品牌力场”。热度,就是最好的招商广告和人才磁石。

DataEye的这份报告,绘制的不仅是一张产业地图,更是一套给所有年轻人、所有城市、所有创业者的 “新生存法则”:

在这个高度分工的时代,妄想通吃全产业链,不如像深圳专注出海、郑西专注制作一样,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北京用资源说话,深圳用科技开路,郑西用成本控场。你的核心优势,就是你最硬的通行证。找准定位,ALL IN。

报告揭示的“分工协同”格局,是最高级的商业智慧。北京是大脑,深郑西是四肢与器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健康的、不断进化的产业生命体。未来的竞争,是 “生态链”与“生态链” 的竞争。

2025年的微短剧战场,硝烟弥漫却秩序井然。头部城市已经完成了各自的史诗级卡位,而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正握着AI、文旅、专项基金等门票,试图挤上这趟高速列车。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3/17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