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兰州新区:触摸低空科技 播撒创新种子

兰州新区:触摸低空科技 播撒创新种子

触摸低空科技 播撒创新种子

学生体验虚拟现实(VR)场景。

兰州新区报记者 姜波

当无人机在室内灵活穿梭进行“足球”对抗,当虚拟现实技术将浩瀚宇宙呈现在眼前,当图形化编程指令让机器“听懂”人言……10月22日,一场以“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低空科技与人工智能研学活动在兰州新区启动,为新区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前沿科技的大门,也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发展播下了人才的种子。

此次活动由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服务保障中心、共青团兰州新区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兰州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团委、兰州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承办,旨在通过沉浸式、互动性的实践体验,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育面向未来的科学素养。

学生动手制作招财猫。

研学活动将分三批进行,自10月22日持续至29日,主场地设在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来自兰州新区第二小学和第二初级中学的近300名学生,将分批走进这个科技的“练兵场”。

在精心规划的研学内容中,低空科技无疑是亮点之一。活动不仅设置了无人机结构认知、安全知识讲解等理论环节,更安排了模拟器练习和实机操作。学生们在专业讲师指导下,学习无人机的起飞、降落、悬停和航线飞行等基础操作,并通过小组趣味挑战赛,如穿越简易障碍,感受无人机应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持续拓展在物流、测绘、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图景。让青少年早期接触并理解低空科技,对于未来产业人才的储备和公众认知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触手可及的无人机,研学活动还整合了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等热门技术领域。

老师讲解传感器原理。本组图片均由兰州新区报记者姜波 摄

在电脑操作区,学生们并非进行传统的打字练习,而是运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编程思维与生活应用的初步结合。人工智能套件课程区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诸如语音控制开关灯、人脸追踪小车等简单的AI应用项目,直观理解传感器和算法的作用。裸眼3D演示区和VR虚拟仿真实验室则提供了更富沉浸感的体验。“这次研学太有意思了!我通过VR眼镜看见了大恐龙!”四年级一班的学生龚小汧说。学生们在惊叹于逼真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关技术原理。从宇宙探索到科学实验仿真,VR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帮助并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边界。

此次研学活动采用了分批次、分小组、轮换体验的模式,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四个核心板块。活动目标明确划分为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层面,显示出组织者不仅关注学生对具体技术知识的掌握,更着眼于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

“这不仅是一次课外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未来课堂’。”活动落地负责人东觅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琳琳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创新的种子,引导他们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为兰州新区乃至全省培育未来的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4/178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