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评论 短剧时代:流量、成瘾与被瓦解的人
短剧时代:流量、成瘾与被瓦解的人
我不喜欢看短剧,但我妈很热衷。每次回家,总能撞见她在抖音上外放刷短剧,那声音让我坐立难安。
我不愿打扰她,只能躲进房间看书或做事,可短剧里夸张的语音总能穿透门墙,让我满心烦躁。
尽管我反感,却不得不承认短剧的流行——现在很多人不仅爱刷,还愿意为它付费。
微信读书上《短剧时代:流量成瘾与被瓦解的人》里有句话很戳中我:“短剧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丢掉思考,舍弃自身作为‘人’的部分,只为追求一时的爽感。”
这话很贴切,因为短剧的剧情本就粗糙低俗,却特别擅长调动情绪。
扇耳光、下跪等刺激桥段只是表面手段,更核心的是剧情普遍荒诞:渲染极端复仇、宣扬以暴制暴,甚至把人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而且,短剧里的价值观也让我不适——通过声音我都能听出,它总在刻意刻画“贫穷者地位低”“男女皆拜金”“女性扮绿茶”的情节,把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塞进剧情,本质是满足人们对非现实生活的幻想,弥补现实里的遗憾。
短剧的传播场景也很特殊,它不需要电影院,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观看。
在抖音等平台的海量视频里,短剧要抓住观众注意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夸张情节。
不过这本书也提到,短剧生态并非全是“无底线”:一方面剧情夸张、格调偏低;另一方面,部分导演会追求细腻的镜头动作——毕竟短剧多是竖屏对脸拍,剧组规模不用像电影、长剧那么大,只要一个摄影、一个录像、有人举麦,再加上演员就能运作,虽简陋却对剧本、导演等专业环节有基本要求。
我们从没预料到“短剧时代”会突然兴起:1分钟1集,7天能拍完一部,一部还能有100多集,实在夸张。
而且短剧投资成本低,一旦爆火或“卖包裹”,利润相当可观。
但在短剧扎堆的流量海洋里,想脱颖而出就绕不开“投流”——花钱到平台买流量。
现在抖音上还能刷到“诱导式推广”:有人招募人做影视剧宣传,声称“宣传一条能赚多少钱”,甚至出现了收费教人做推广、收徒组建团队的群聊。
看似高利润的背后,藏着不少坑,说到底短剧本质就是一门生意。
至于这门生意未来会走向何方,当下是否真能给人带来快乐,其实还不好说。
或许对部分人而言,它暂时能提供情绪价值,但长远来看,它的发展方向仍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6/1820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