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艺界 短剧演员扎堆直播带货 商业价值加速释放

短剧演员扎堆直播带货 商业价值加速释放

短剧演员扎堆直播卖货,头部艺人单场GMV破百万。

最近,多位短剧演员进入品牌直播间参与带货。短剧“顶流”演员柯淳出现在十月稻田品牌直播间,直播仅一小时,在线人数突破10万+,尽管出现画面卡顿情况,但粉丝下单热情不减,最终直播总体GMV突破百万,并通过抽奖送出柯淳的小卡、卡套和餐具等周边产品。

同样,短剧演员何健麒在Babycare品牌官方直播间也实现超百万GMV。据该品牌直播间负责人透露,何健麒下播后,粉丝继续购买近20万元产品。自10月以来,何健麒已密集官宣与蜜丝婷、羽西、BUV等多个品牌直播合作。

柯淳自6月与简醇合作后,陆续与养元青洗护、乡乡嘴、十月稻田等品牌建立合作关系。今年8月,羽西品牌宣布王凯沐、沉思、何聪睿等多名短剧男演员入驻其直播间,其中何健麒带来的GMV在100万至250万元之间,何聪睿达50万至75万元。

头部短剧演员的商业价值正向品牌端渗透。虽然其直播数据不及头部主播,但粉丝群体垂直度高、粘性强,基于“角色滤镜”形成的信任感更易转化为购买行为,帮助品牌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同时,与短剧演员合作成本较低,品牌可获得较高营销投资回报率(ROI)。

目前,多数头部短剧演员以品牌合作形式参与直播,并未使用个人主账号全面转向带货。此举意在维护演员身份的纯粹性与神秘感,避免因过度商业化消耗观众缘,影响未来向长剧转型的发展路径。此外,这些演员仍拥有充足的短剧及部分长剧资源,事业重心仍在演艺领域。

演员徐艺真曾在直播间回应天价薪酬传闻时表示,实际收入远未达到几千万,若看重金钱可选择直播带货。这表明短剧演员对自身商业价值已有清晰认知,且对直播带货持开放态度。

除演员个人参与外,短剧本身已成为电商带货新媒介。2024年上半年,91.2%的品牌选择独家定制短剧,较2023年同期的83.7%上升,呈现品牌化趋势。国家广电总局今年初发文鼓励微短剧赋能品牌发展,推动品牌与消费者互动。

品牌方加大投入,提升制作预算并邀请明星阵容增强竞争力。然而当前合作多依赖一次性买断费用,短剧内容与电商销售之间仍存在壁垒。红果短剧App已上线“搜同款”功能,用户可识别剧中服装并直接跳转购买链接,实现站内下单。

但该功能尚处测试阶段,推荐商品与剧内同款匹配度不足,用户体验有待优化。同时,平台尚未与内容制作方建立带货分账机制,平台、制作方与电商环节缺乏利益共享模式,制约商业模式成熟。

尽管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及部分MCN机构已布局短剧电商,但在入口嵌入、品牌植入或挂载链接等方面,商业成熟度仍有限。红果短剧作为字节体系内增长迅速的平台,有望承担更成熟的变现任务。

9月,红果短剧推出“演员合作计划”,以分账保障和资源整合吸引演员、运营机构及制作方加入。结合其吸引大量短剧演员入驻的策略,该计划未来可能延伸至短剧带货领域。

平台与制作方日益重视短剧视觉资产的商业潜力。头部厂牌听花岛在三部短剧中为主演设计近七十套造型,留存两百多张定妆照。若实现从内容创作、演员生态到服装道具的全链条商业化,将构建新型短剧消费场景。

整体来看,短剧带货仍处发展初期,内容与销售、平台与制作方之间存在隔阂,尚未形成有效价值闭环。未来需通过创新合作模式突破现有瓶颈,实现高效商业转化。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7/18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