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甘肃 心系群众办实事 真心帮扶见真情——省信访局为帮扶村群众解决“收割难”问题
心系群众办实事 真心帮扶见真情——省信访局为帮扶村群众解决“收割难”问题
近日,迭部县次哇村群众向省信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献哈达送锦旗,致谢“收割难”问题圆满解决。
连日来,甘南州迭部县达拉乡次哇村阴雨连绵,却挡不住村民的热情。省信访局副局长史虎带领工作组深入次哇村走访,村民们将一条条洁白、金黄的哈达郑重献给工作组成员,并送上一面印着“心系群众办实事 真心帮扶见真情”的锦旗。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是省信访局精准破解该村“收割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的生动写照。
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定方向
次哇村地处高原山地,耕地分散且落差大,青稞、燕麦、大豆、冬小麦是村民主要农作物。长期以来,村里18岁以上青壮劳动力多因上学、务工外出,留守劳动力以妇女为主且老龄化严重,农作物收割全靠人工,不仅效率低、耗力大,还常因天气变化误了农时。每到收割季,部分村民只能暂停就近务工返村务农,既影响收入又平添负担,“收割难”成了压在村民心头的一块石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5年伊始,省信访局驻次哇村帮扶工作队就将解决“收割难”纳入年度重点帮扶任务。工作队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拉家常,详细摸清全村耕地面积、作物种类、收割时节等关键信息。调研中发现,次哇村耕地总量少且分布零散、落差大,大型收割机根本无法作业,“为每户配一台便携式收割机”成为贴合实际的最优解。
4月初,史虎平专程带领局办公室人员赴村实地核查,踩着泥土察看耕地地形,与村干部、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算“经济账”“效率账”,反复论证便携式收割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在机型选择上,工作队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邀请5名群众代表一同赴县城4个农机销售店考察,对比多款机型的作业效率、山地适应能力、售后保障及价格,最终选定一款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性价比高的便携式收割机。此后,工作队又全程协助村里完成帮扶项目申请、合同签订、设备验收、资金拨付,还联合农机技术员开展现场培训,确保村民“会用、敢用、安全用”。7月下旬,正值农作物、饲草料收割关键期,全村每户村民都领到了崭新的便携式收割机,及时解了燃眉之急。
科学决策,以小见大强根基
便携式收割机的投入使用,为次哇村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改变,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凸显出帮扶工作“精准”二字的含金量。
从生产效率看,以往村民人工收割一亩青稞需要2天时间,全家齐上阵收割完所有农作物往往要一周甚至更久,还得时刻担心下雨导致农作物霉变。如今用便携式收割机作业,一亩地1小时就能完成,一户人家的农作物1-2天就能收割完毕,不仅大幅节省时间,还有效规避了天气风险,村民再也不用为“抢收”焦虑。
从劳动力解放看,这款收割机重量轻、操作简单,村里的妇女、老人都能轻松上手,彻底将村民从“弯腰弓背”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往收割季必须返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现在不用再“两头跑”,能安心在外地赚钱;留守村民也有了更多时间发展副业,有的在家制作藏式手工艺品,有的参与村里的生态管护工作,家庭收入渠道明显拓宽。
从干群关系看,省信访局从“群众需要什么”出发,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帮扶工作做到了村民心坎上。村民们说:“信访局的干部没把我们当‘外人’,帮我们想得比自家事还细。”这种“真心换真心”的帮扶,不仅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更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后续帮扶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次哇村前党支部书记江巴所说:“省信访局每年的帮扶都‘踩在点子上’,不仅是给我们‘送东西’,更是帮我们解决真难题,这样的帮扶我们最欢迎。”
展望未来,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台台小小的便携式收割机,看似解决的是一个具体的生产难题,实则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结对关爱·爱心甘肃”的有效举措,承载着帮扶单位心系群众的初心,更印证了“帮扶工作贵在精准”的深刻道理。这充分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大水漫灌”,必须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找准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点,才能让帮扶措施“雪中送炭”、落地见效。
未来,随着省信访局与次哇村帮扶协作的持续深化,这样“精准对接需求、务实解决问题”的举措还将不断落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单位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次哇村将进一步盘活特色资源,推动农作物种植与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的日子必将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在这片高原山地上徐徐展开更美的图景。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7/1831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