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艺界 爆款制造机:网文IP,凭什么成了短剧圈的“印钞机”?

爆款制造机:网文IP,凭什么成了短剧圈的“印钞机”?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刷短剧,总有那么几部爆款剧来自于网文。

从霸气侧漏的战神赘婿到重活一世的重生千金,短剧爆款的秘密武器,已经不是野路子的投机,而是IP。

短剧这个曾经被视为下饭小菜的娱乐形式,现在已经彻底被IP这股巨浪改写了。它不再是风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赛道。

2024年市场规模超500亿,用户近7亿,而网文IP就是它背后的优质素材库。

短剧已经离不开IP了。

网文IP为什么是短剧的顶配原料?

在短剧界,IP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调味品,它是直接决定能不能火、能不能赚钱的定海神针。

为啥这么说?因为它完美解决了短剧工业的几个痛点:传统长剧改编网文,那叫一个烧钱烧时间,版权费动辄上千万,制作周期半年起,风险巨大。

短剧就灵活多了。一部网文IP的改编授权费,最高也就10万块一本,拍摄周期1周,后期制作2周就能搞定。快准狠,投入产出比(ROI)清晰可测,对资方来说,这是天然的正现金流业务。

一个成熟的网文IP,就是一部经过市场检验的剧本,它自带原著粉、现成的阅读量。这就像给短剧项目提前买了个安全垫。平台和制作方能根据网文的付费情况、讨论热度,提前预判短剧能不能火,大大降低了冷启动和市场试错的风险。

改编自飞卢小说的《时停千年:我被困在同一天》,就是靠着网文自带的爽感和数据基础,一开播就霸榜,分账票房非常可观。再比如《早逝白月光穿十一年后,成全家福星》改编自小说《早死白月光穿十一年后!京圈大乱》,不仅在红果新剧榜第一名连续霸榜3天,更是连续2天登上红果热播榜首位,当前最高热度值7304万,185.1万人追剧,点赞接近400万次。

IMG_256

而该IP已经拍了四版短剧。此次爆火的是第三版,在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关于原著IP和四版短剧的讨论度相当高,大多评价都集中在原著还原和角色适配等维度。

无论是播放热度、口碑还是商业收益,都证明了IP的三高流量高、口碑高、收益高的优势。

简单讲,网文IP让短剧的生产,从撞大运的个体爆款,变成了体系化、可持续的工业化生产。

赛道大分化:男女“爽点”各不同

网文IP的丰富性,也让短剧的题材越来越细分,精准地戳中了不同观众的情绪G点。现在短剧市场,已经形成了男频、女频的双雄争霸格局。

女频情感深耕,甜宠重生是王道,女频短剧是市场上的红海,竞争激烈,但类型也最成熟。核心题材包括重生、甜宠、真假千金,主打情感共鸣和角色关系,不再是单一的霸总恋爱,开始出现亲情治愈风。

比如《早逝白月光穿十一年后,成全家福星》中,女主重生后不谈恋爱,专心救弟弟,走的完全是亲情和治愈路线。番茄小说是女频IP短剧的“主力军”,头部作品占比显著。

男频突围,战神逆袭是密码。男频短剧是现在公认的蓝海市场和新的增长引擎,男性用户的付费意愿强、客单价高。

核心题材包括逆袭、战神、赘婿、神豪,主打力量和尊严的核心,追求不用动脑的爽感。

飞卢小说的高密度爽点模式是天然适配短剧的财富密码。比如《万里江山入我怀》《一品布衣》,主角开局就无敌,全程打脸,满足观众即时情绪宣泄的需求。飞卢小说网凭借其60多万部原创作品和高密度的“爽点”叙事,成为男频短剧的“IP宝库”。

IMG_257

除了男女频的传统赛道,短剧也在不断探索新内容,进行“降维打击”:

银发比如风,《我修仙日常被曾孙女直播了》这类剧把老人从配角变成主角,200岁老祖融入现代生活,填补了老年群体精神娱乐的空缺。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系统满仓肉》满足都市人对“逆城市化”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了解压神器。方言风,东北、四川方言剧火爆,比如《奉天女友是真虎》用东北话制造笑点,融入地域文化,唤起群体记忆。

IP升级战一鱼多吃与魔性爆改

当IP成为短剧的底座,它的玩法也变得越来越系统和复杂。

短剧的IP化,让整个内容产业开始了“向短”的双向奔赴。

头部公司开始做系列化和IP协同。《云渺》已经出到了第四季,证明了系列化开发的潜力。

IMG_258

更高级的玩法是IP一鱼多吃:网文先改短剧,再改长剧、动漫。爱奇艺的《成何体统》就是典型案例,小说IP核心,同时推进真人长剧、真人短剧、动画番剧,实现了多形态共振,首日登上猫眼短剧热度榜第一。

全产业链布局像山海星辰、红果短剧这样的新兴势力,正在通过整合IP源头飞卢、番茄和制作/分发能力,构建“内容生态+制播能力”的全链路模式,爆款率和月均票房都遥遥领先。

现在,短剧的胃口越来越大,开始盯上那些陪伴一代人成”的经典大IP,用“魔改三板斧”制造话题和流量:

加快节奏,极致爽感: 删减铺垫,直奔主题。短剧版《叶问》开场就是大战名场面,把高潮当开篇,全程高密度打戏。

删繁就简,聚焦爆点: 抓住原作的副线CP或隐藏情节进行放大。像短剧版《庆余年之帝王业》就聚焦在叶轻眉和庆帝的前传故事上,精准切中原作粉丝的意难平。

紧跟潮流,大胆重塑: 增加穿越、重生、性转桥段,用新观点包装经典IP。例如短剧版《还珠》,让小燕子、五阿哥沦为配角,让穿越到金锁身上的大女主逆袭整顿后宫,虽然争议巨大,但话题度和流量也瞬间拉满。

IMG_259

这种魔改也带来了一本多拍和同质化的风险。比如热门网文13个翻拍版本,这不仅造成了IP的内耗,也让改编质量良莠不分。未来,短剧IP化绝不是粗暴地抢快,而是要更加注重精品化,找到创新和保留原作精髓的微妙平衡。

网文IP与短剧的深度融合,已经从一种市场现象,升级为产业工业化的底层逻辑。它不是短期的投机,而是建立在用户对即时情绪满足的刚需之上,是一个拥有“商业模式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确定性”的千亿级增长赛道。

未来,笑到最后的玩家,一定是那些能掌握优质IP资源、有全产业链运营能力、并能用AI等技术持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体系化选手。

短剧IP化,本质上是一场内容与效率的共舞,而网文,就是这场盛宴中最耀眼的舞伴。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8/184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