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情系未来 老有所为——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倾情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情系未来 老有所为——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倾情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情系未来 老有所为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倾情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殷长明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中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殷切期望,肩负着广大“五老”发挥优势、服务青少年的光荣使命。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与中国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走过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一代代关工人与广大“五老”胸怀大局、情系未来,推动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陇原青少年健康成长。
省关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关建”,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方向明确、行稳致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分管同志常态化深入指导、协调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职责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两级关工委均建立起“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主任,离退休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或委员”的“三结合”领导班子。目前,已建成覆盖市(州)、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学校、企业等关工组织2.53万个,汇聚“五老”骨干13.3万人,组建“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关爱团(组)1078个,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强化思想引领方面,省关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连续五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等大规模主题巡讲、报告活动4156场次,覆盖青少年超百万人次。深入实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红色教育工程,依托各类基地开展主题活动1.7万场次,65万名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举办“传兴杯”青少年书法大赛、“老少共颂共唱伟大祖国”文艺演出等活动,广泛开展“中华魂”读书等实践教育活动1.2万场次,引导20.4万名青少年在参与中涵养家国情怀。
省关工委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构建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并重的关爱体系。建成“开心农场”“少年硅谷”“爱心书屋”等各类实体关爱阵地数百个,积极争取并投入资金3440.2万元,实施“民族家庭困难在校大学生资助”“困境尖子生助学计划”等十余个精准帮扶项目。其中,品牌行动“千人扶助”连续开展13年,累计资助困境青少年5000名,发放帮扶资金1300万元;“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惠及留守儿童5000多名,培训青年农民超万人次。五年来,广大“五老”通过“爱在金秋·助飞梦想”等多样化活动,累计筹措资金2.7亿元,关爱帮扶青少年超过156.3万人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组织的温暖。
与此同时,省关工委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教育活动,动员1600多名退休政法战线“五老”担任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开展法治宣讲3800多场次,覆盖130万人次,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构建省市县三级“五老”监督员梯队,常态化开展网络环境引导、校园周边治理、食品安全监管、心理健康服务等工作,2.3万名“五老”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忠实守护者。大力选树宣传“新时代甘肃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5300多名“五老”传播好家教好家风,举办活动2000多场次,覆盖家长120万人次,并积极参与基层矛盾化解,帮助营造清朗、健康、安全的成长生态。
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能力,省关工委以“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依托专题调研、现场推进会、品牌培育与“五老”表彰等工作抓手,累计选树各级各类典型1233个,打造全国优秀案例2个,形成强有力的标杆效应,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持续拓展服务阵地,建成涵盖矛盾调解、心理疏导、兴趣培养、法治教育等功能的各类关爱阵地3596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服务网络,基层关工委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继续肩负起培育新人的光荣使命,凝聚更多“五老”的智慧和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9/1859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