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文化 《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5)》发布 微短剧大屏收视达去年3倍
《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5)》发布 微短剧大屏收视达去年3倍
10月27日下午,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报告发布活动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作为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的重要前奏,本次活动聚焦行业热点与发展态势,发布《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5)》《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报告(2025)》《跨屏融合生态下电视大屏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三份专业研究报告。

《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5)》发布(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活动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发布《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5)》。《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研究编写的广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出版19部。近期,第20部广电全媒体蓝皮书即将付梓,延续记录行业发展轨迹的使命,展现全系统全行业创新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
广电全媒体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以来广电视听行业在变革与创新中砥砺前行,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大韧性,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更加强劲有力,内容生态提质扩容,微短剧、超高清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31家卫视频道播出微短剧94部,累计收视人次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双治理”成效显著,技术赋能全链升级,AI应用广泛渗透。通过“双治理”,广电网络推进业务优化、服务提升和用户拓展,实现近8年来首次有线电视缴费用户止跌回升。积极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全国97%的省级电视台已广泛使用各类AI技术与工具,内容创作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国际传播能力增强,节目出口额大幅提升。省级广电构建国际传播矩阵,共有29家省级广电在全球性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账号,9个省级广电机构牵头建设成立本省国际传播中心,提高国际传播合力。视听产品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十四五”期间,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规模增长已经超过40%。网络游戏、网络影视、数字文博等新型文化出海范式正在形成,已有300多款中国微短剧应用上线境外平台。
广电全媒体发展报告指出,广电视听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关键力量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支撑,既面临严峻风险挑战,也在新的变革力量和稳定因素中积聚动能。未来,行业要以“改革、创新、突破”为关键词,推动构建现代化大视听发展新格局。

《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报告(2025)》发布(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冯景锋发布并解读《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报告(2025)》。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今年以来视听内容供给与传播效果实现双增长,精品创作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节目收视总规模7824亿人次,同比上涨9.9%,累计收视总时长1534亿小时,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
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聚焦抗战主题,宣传声势浩大,精品迭出,特别是《大阅兵》直播转播规模、收视人数、收视时长均创历史新高。聚焦纪念抗战胜利,广电总局精心组织创作推出一大批电视剧、纪录片、微短剧,今年7月以来集中播出,截至9月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四部重点电视剧《我们的河山》《浴血荣光》《阵地》《归队》累计收视47亿人次,七部重点纪录片《东北抗联》《正义之战》《心安何处》《胜利》《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山河铭记》《家书——四万万人的抗战记忆》累计收视6.4亿人次,四部微短剧《坐标》《晴空之下》《燎原之重回1938》《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抖音平台话题播放量累计达到3949万。传统佳节再现收视热潮,“情感锚点”效应持续放大,央视总台春晚综合收视份额74.258%,创下近四年以来最高。
多项重大活动收视规模庞大,凸显电视大屏在重大活动、重要时刻的主阵地作用。从广电视听精品创作的类型上看,电视剧收视规模1936亿人次,同比上涨8.2%,文艺节目收视规模638亿人次,同比上涨9.0%,纪录片收视规模635亿人次,同比上涨9.2%,微短剧上大屏累计收视规模21.6亿人次,收视潜力可观。“重温经典”频道自开播以来累计收视140.2亿人次。

《跨屏融合生态下电视大屏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发布(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君健发布《跨屏融合生态下电视大屏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为精准把脉电视大屏在跨屏融合生态中的核心价值与发展方向,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编制了本研究报告。报告历经一年精心研究,依托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的近5000份有效问卷、298道深度题目,并结合100场线下深度访谈,旨在超越孤立的媒介观察,将电视大屏置于家庭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图景中,系统性评估其作为“家庭情感枢纽”与“沉浸娱乐主阵地”的独特角色与发展潜力,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学术洞察。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9/1862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