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评论 腾讯的120万,AI短剧的救命仙丹
腾讯的120万,AI短剧的救命仙丹
前日,腾讯视频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宣布启动「腾讯视频AI创作大赛·i短剧」,豪掷120万元奖金池,面向全社会征集AI生成的短剧作品。
消息一出,业内哗然。一边是技术乐观者的摩拳擦掌,一边是传统影视人的五味杂陈。
作为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不禁要问:这120万,究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豪赌,还是传统平台在时代裂变中的自救尝试?
AI短剧:是内容革命还是流量焦虑的遮羞布?
腾讯视频在公告中称,这是 AI 技术从工具属性迈向内容创作核心场域的关键节点。说得漂亮,但剥开华丽辞藻,我们看到的却是短视频挤压下,长视频平台的深深焦虑。
当1分钟短片就能抓住观众注意力,谁还有耐心看完45分钟的剧集?当网红达人靠AI工具一周产出数十条内容,传统影视公司还在为一场戏磨半个月。这不是艺术与流量的对抗,而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腾讯这次大赛要求“AI生成占比≥70%”,这个数字本身就很值得玩味。它不是在试探AI能否辅助创作,而是在强行推进AI对创作的主宰。70%的AI生成度,意味着人类创作者退居次要位置,从创作者变成了“润色者”。
120万奖金:是激励创新还是低价采购创意?
让我们算一笔账:最佳AI短剧奖金40万,看似不少。但若考虑到获奖作品将得到腾讯视频“千万级曝光”并有机会签约,这120万更像是平台对未来内容的一次低成本布局。
传统短剧制作,从编剧、拍摄到后期,成本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而AI短剧大幅降低了制作门槛,也降低了平台的采购成本。这120万奖金池,可能为腾讯视频带来数十部甚至上百部作品的原始版权。
聪明的平台从来不只是内容采购方,更是生态构建者。通过这场比赛,腾讯视频既收获了内容,更筛选了一批熟悉AI工具的新一代创作者。这是一石二鸟的生意经。
AI创作:是技术民主还是艺术终结的开始?
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我对AI感情复杂。一方面,AI工具确实让许多没有专业背景的创作者有了表达的可能,这是技术的民主化。但另一方面,当AI生成占比超过70%,创作的本质是否已经改变?
剧本的核心是对人类情感的理解,是对时代脉搏的把握。目前的AI,能够分析数据、模仿风格,却难以真正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当大赛要求提交5集剧本和故事梗概时,我不禁怀疑:那70%的AI生成度,生成的究竟是视觉表象,还是连故事核心都要交给机器?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竞赛机制是否会催生一批“技术精湛但情感空洞”的作品?当创作者们追逐那70%的AI占比,是否会在技术迷宫中迷失讲故事的初心?
腾讯的野心:不只是比赛,而是制定标准
腾讯视频并非首次试水AI内容。继首届AI短片创作大赛后,这次他们聚焦的是当下最火的短剧赛道。公告中明确表示,要将“AIGC技术的应用从制作环节延伸至IP开发与产业链接的新维度”。
这透露了腾讯的真正意图:通过比赛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标准掌控未来内容生态的话语权。
在AI内容爆发的前夜,谁制定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下一代内容的入场券。
结语:盛宴还是葬礼?
回到开头的问题:腾讯的120万,买得到AI短剧的救命仙丹吗?
也许可以。对平台而言,这是一笔性价比极高的投资——既赚了名声,又布局了未来。
但对内容创作者而言,这场赛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技术洪流中的两难:拥抱AI,可能失去创作的纯粹;拒绝AI,则可能被时代抛弃。
作为影视行业的老兵,我想对参赛者说:别忘了,无论AI技术如何炫目,打动人心的永远是好故事。技术应该成为讲好故事的翅膀,而不是替代讲故事的机器。
120万奖金或许诱人,但比奖金更珍贵的,是在AI时代守护创作的本心。否则,我们赢得的不过是一场流量游戏,而失去的却是创作的意义。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29/1868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