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文化 微短剧迈向千亿市场,红果短剧以“品质升级”撬动行业精品化转型

微短剧迈向千亿市场,红果短剧以“品质升级”撬动行业精品化转型

10月29日上午,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破局立新——以创新火种照亮微短剧精品之路”为主题,探讨如何以创新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冬,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出席并致辞。本次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红果短剧、综艺报、网络视听杂志共同承办。

活动上,红果短剧作为行业代表分享了其在内容提质、品类创新、生态共建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展现微短剧行业向千亿市场规模迈进过程中的革新与升级。

微短剧从“野蛮生长”到“品质跃升”

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兴形态,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据论坛披露,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同年电影票房总量。其中,北京地区微短剧产值达336亿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二;用户规模达到6.95亿,相关企业近10万家,行业正从“流量追逐”迈向“价值共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冬在致辞中指出,微短剧作为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的典型代表,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艺创新、带动视听文化新消费、赋能千行百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短剧行业和广大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要顺应新技术潮流,自觉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表示,北京从“创作、服务、产业”三个维度再出发,让微短剧成为传播主流价值的新号角、弘扬中华文化的新载体、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红果短剧分享实践真知,强调品质升级与生态共荣

在主题演讲环节,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主题演讲环节,以“当整个短剧行业主动按下‘品质升级键’,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发展?”为主题分享观点。

他表示,近一年来,围绕总局多份微短剧管理提示要求,红果短剧对照审核规则进行标准的优化迭代,从片名、画面、内容立意到宣传物料,多维度进行前置把关,严厉打击低质雷剧、低俗和导向不良的问题作品。

在这一标准引导下,创作者开始摒弃简单猎奇的创作套路,更加注重剧本逻辑、人物塑造与故事内涵。制作层面也出现明显提升,场景搭建、服装道具、拍摄剪辑等方面投入加大,涌现出《弄潮》《东北爱情故事》等一批兼具艺术质感与市场口碑的作品。

乐力强调,内容质量的提升不是发展的阻力,而是产业升级的引擎。“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刚突破500亿元,最新调研显示,行业正加速向千亿级市场规模迈进。”

此外,“微短剧+”模式正推动全民创作从“梦想”变为“现实”。在广电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指引下,各行业从业者开始主动参与短剧创作。平台则通过提供便捷的创作工具、素材资源及资金激励,降低创作门槛,保持微短剧的“草根性”本质。

22家首批响应单位共同承诺,行业迈出自律规范建设关键一步

论坛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抖音、咪咕、爱奇艺、腾讯、芒果TV等22家机构作为首批响应单位共同承诺,标志着行业在自律规范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此外,“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第四批推荐剧目正式发布,涵盖法院、检察、公安、国家安全等领域共21部作品,显示出微短剧在普法宣传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短剧”项目也同步启动,首批包括《火神七日》《茶有倾卿结》等四部作品,旨在让传统文化“乘上微短剧的轻舟,走入年轻受众的心”。

从情绪表达到情感共鸣,从流量逻辑到价值逻辑,微短剧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转型。红果短剧、快手、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等平台通过提升内容标准、鼓励品类创新、激发全民创作、推动长短协同,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健康、多元、可持续的微短剧生态。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30/18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