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陇中五载奋楫路 定西万象焕新颜——定西“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陇中五载奋楫路 定西万象焕新颜——定西“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陇中五载奋楫路 定西万象焕新颜

——定西“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霞飞

时间,是砥砺奋进最真实的刻度。

在定西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的坐标上,2021年至2025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从2594个重大项目的轰鸣声中,到7454公里硬化路的延伸轨迹上,再到248万亩造林的葱茏绿意里,定西完成了从“全省第十”到“第七”的经济跃升,用实干书写了量质齐升的发展答卷。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这五年,定西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迈过500亿、600亿、700亿台阶,从2020年的441.4亿元增至2024年的737.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720元、12115元,让群众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占GDP比重从9% 提升至13%,发展质效持续凸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锚定这一“首要任务”,定西在“十四五”时期迈入了新发展阶段。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十四五”以来,定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纲”和“魂”,紧盯省委对定西提出的“一区三地”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和“七地一屏一通道”发展格局,锚定“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增速稳定全省中间偏上”目标定位,优化完善思路,找准路径抓手,创新开展“五比五看”行动,引领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群策群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进位、全省争先。16个季度获评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评价“进步奖”“贡献奖”。

(一)

2020年底,定西一举撕掉“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年来,定西始终把固成果促振兴作为头等大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在全省率先建立并高效运行“一键申报”平台,精准识别监测对象,近八成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用科技手段筑牢了防返贫底线。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同样令人瞩目,五年间新建高标准农田11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通过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山旱地亩均产值实现大幅提升,让“靠天吃饭”的旧貌一去不返。民生水利工程的推进,让205万群众稳定吃上了甘甜的洮河水,告别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交通网络向乡村延伸,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从35.6%提高至94.8%,定西也因此获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一条条“产业路”“民生路”串联起乡村发展的希望。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改造农房6.65万户,实施易地搬迁9316户,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1个,农村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宜居宜业的家园。

产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60%以上的衔接资金投向特色产业,累计输转劳动力311万人次,10万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收致富。

如今的定西,既有了“稳得住”的民生保障,更有“能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在接续奋斗中越绘越浓。

(二)

城市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着力重点,也是展现追赶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

五年来,定西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0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38.39%提升至42.89%,越来越多的农民变身“新市民”。

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555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12.6万套保障性住房建成,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城市生态品质持续提升,新建公园89个,完成城区面山绿化31.33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的生活常态。

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累计造林248万亩、义务植树7865万株,治理水土流失2518平方公里,创新建立的淤地坝防灾机制获黄委会推广,成为黄河流域治理样板;通渭县1.1亿元生态产品交易案例成为黄河流域价值实现标杆,林业碳汇交易实现“零的突破”,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从城区版图的扩容提质到城市环境的精细升级,从生态底色的持续厚植到“两山”转化的实践突破,定西的城市更新之路,使得追赶发展的底蕴愈发深厚。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31/189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