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艺界 北京微短剧产值达336亿元 居全国首位

北京微短剧产值达336亿元 居全国首位

10月29日,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以“破局立新——以创新火种照亮微短剧精品之路”为主题。会上集中发布三项重磅举措,包括“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第四批法治推荐剧目、《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短剧项目”,为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

北京成微短剧核心高地 336亿元产值居全国首位

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披露一组数据: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超越同年全国电影票房总量;其中北京微短剧产值达336亿元,占全国总量近2/3,稳居全国首位。这一数据不仅印证北京在微短剧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更凸显出行业已从“小众赛道”成长为文化产业新支柱。

IMG_256

领导致辞(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司马红表示,北京微短剧已实现“出圈”与“出海”双突破。《夫妻的春节》融合谍战悬疑与家国情怀,《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借科幻外壳传播文化,两部作品均在海外收获数十亿播放量,让世界通过竖屏“看见可爱、可敬的中国”。未来,北京将从三方面发力:以专项扶持资金与AIGC技术赋能创作,打造标杆力作;依托“北京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探索“微短剧+文旅、电商、乡村振兴”新业态,推动内容产品向价值载体升级。

三项重磅发布落地 法治护航与文化传承双线并行

本次论坛的发布环节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三项关键举措从合规、精品、文化三个维度为微短剧“立规矩、树标杆”。

IMG_257

“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第四批推荐剧目发布(央广网发 北京市广电局供图)

现场,“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第四批推荐剧目发布,21部作品覆盖法院、检察、公安、国家安全、司法五大领域,题材直击社会热点与法治需求。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推荐的《命悬一念》聚焦正当防卫,以真实案例反映法治进步;最高检推荐的《破浪·十年》护航民营经济,《透明人》揭露非法追踪黑产;公安部推荐的《心盾》则针对AI换脸、“杀猪盘”等新型电诈,用剧情普及反诈知识。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已推出35部法治短剧,成为“普法宣传+内容创新”的典范。

IMG_258

《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发布(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会上发布《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明确要求从业者严守纳税底线,企业确保“业务流、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闭环统一,抵制“阴阳合同”、私户收款等违规行为。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完美世界等22家行业机构现场响应,标志着微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向“合规经营”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短剧项目”同步启动,首批推出《火神七日》《茶有倾卿结》《千金要方》《山河棋语》四部作品,分别以传统技艺、茶文化、中医药、围棋为核心,通过微短剧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广电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联动多地文化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竖屏走向世界。

平台与创作者共探破局之道

在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环节,行业一线实践者分享的创新案例,为“破解同质化、实现精品化”提供具体路径。

爱奇艺以《唐朝诡事录》为样本,打造“长剧+微短剧”联动新模式——在长剧《唐诡之长安》播出期间,同步上线横屏短剧《唐诡奇谭》与竖屏微剧《长安县尉》,三者共享世界观与主创团队,通过“立体交叉排播”延迟观众离场感,实现IP价值最大化。“不是微短剧依附长剧,而是两者平视共创。”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认为,这种模式打破了“番外剧”的创作局限,让微短剧成为IP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IMG_259

圆桌论坛(央广网发 北京市广电局供图)

点众科技则通过“价值观+制作双升级”突破同质化,其出品的《西城不小事》以街道办12345热线为切口,展现基层治理温度,吸引蔡明等老艺术家参演;《东坡先生赶考记》将现代高考与宋代科举结合,传递家国情怀,两部作品均入选中宣部优秀微短剧扶持计划。“微短剧的‘短’不是仓促的借口,而是凝练的艺术。”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表示,公司已将单剧成本从5万元提升至150万元,通过服化道升级与演技打磨,让竖屏短剧具备横屏质感。

圆桌论坛环节,针对“同质化”难题,嘉宾提出“IP延伸开发”“AI技术赋能”“海外本土化制作”三大解决方案;围绕“情感共鸣”,导演郭靖宇认为“创作者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演员韩雨彤则认为“角色要有血有肉,需从命运与性格中找到与观众的连接点”。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31/189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