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文化·旅游】临夏地质公园:探寻恐龙足迹化石群

【文化·旅游】临夏地质公园:探寻恐龙足迹化石群

临夏地质公园:探寻恐龙足迹化石群

刘家峡恐龙馆一角 刘昆

李萍

十月的风已染透西北的轮廓,将远山装扮成深浅不一的焦糖色,我踩着满地脆响的杨树叶,驱车向临夏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沿途的黄河水像一条澄澈的碧玉带绕着峡谷蜿蜒,而公路尽头那片隆起的红色岩层,正藏着距今1.2亿年前的秘密——白垩纪时期,这里曾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乐园,如今这里成为凝固时光的“地质博物馆”。

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坐落在永靖县太极湖北岸,距省会兰州仅40公里之遥。“甘肃最美旅游公路”,兰永沿黄一级公路如一条绸带,直通地质公园大门,让往来之旅变得格外便捷。

穿过恐龙湾隧道,循着道路指示牌右转驶离主路,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一块纹理似时光褶皱的巨型岩石映入眼帘,上面“临夏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的金色字样熠熠生辉,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里隶属盐锅峡镇,昔日当地人称其“老虎口”,后来因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便有了更富传奇色彩的名字——“恐龙湾”。

走进园区,眼前的地貌便带来强烈的震撼。不同于江南的温润苍翠,这里的土地带着西北特有的粗粝与壮阔:红褐色的砂岩层层叠叠,像是被大自然的巨手随意堆叠,又经千万年的风蚀雨浸,雕琢出深浅不一的沟壑。阳光斜斜地打在岩层上,将纹理照得格外清晰,那些交错的纹路里,仿佛还残留着远古河流的印记。

不远处,一尊巨型恐龙复原雕塑昂首矗立:它时而甩动长长的尾巴,带起一阵微风;时而摇晃硕大的头颅,目光仿佛穿越时空;时而张开巨口,发出一声震耳的吼叫,它以一种跨越时空的姿态,邀请着每一位访客踏入恐龙的“足迹秘境”。在它身后及芦苇边缘,十余只仿真恐龙错落分布,有的摇头摆尾似在漫步,有的昂首嘶吼似在呼唤同伴,让人恍惚间穿越到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曾听闻地质学家说,白垩纪时期的刘家峡,曾是一片广阔的湖泊与沼泽,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繁茂的裸子植物,也为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便是这片土地能留下如此丰富恐龙遗迹的“先天条件”。

沿着木质栈道向化石核心区走去,脚下的岩层逐渐变得平坦,身旁的解说牌上,一张张复原图将人拉回远古:巨大的蜥脚类恐龙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过湿地,留下深深的足印;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在草丛间穿梭,追逐着昆虫与小型爬行动物;成群的鸟脚类恐龙,低头啃食着湖边的植物……正沉浸在想象中,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惊叹声,抬头望去,一片裸露的岩层上,数十个深浅不一的“大坑”赫然在目,这便是恐龙足印化石群的核心区域了。

当你蹲下身,带着一份对远古生命的敬畏细细观察,便会发现这片土地之下,沉睡着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恐龙足印遗迹。其中,最大的后足印长达1.5米,宽度也有1.2米,这般尺寸,几乎与半个乒乓球桌的大小相当;而最大的前足印,长度可达1.1米,宽度为1米。从这些足印的步幅来看,前后足印之间的步幅达到了3.75米,两条后腿的间距也有3.45米,若是以这样的步幅行走,只需两步,便能跨过一个标准的篮球场。

看着这些足印,你的思绪仿佛被拉回了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恍惚之间,仿佛那只体长超过20米、体重将近50吨的巨型恐龙,正迈着沉重而稳健的步伐,从时光的深处缓缓走来,似乎下一刻,就会再次踏入这片它曾经繁衍生息的土地。

馆内讲解员指着足印旁的岩层解释:“这些足印能保存下来全靠一场‘巧合’:当年恐龙走过湿润泥地留下足印后,恰逢快速泥沙沉积将其完整覆盖;随着地质运动,泥沙逐渐固结成岩,又经后期风化作用,才让这些‘时光的脚印’重见天日。”我伸手轻轻触碰岩层,指尖传来冰凉粗糙的触感,仿佛能透过坚硬的石头,触摸到1.2亿年前泥地的柔软,以及恐龙脚掌曾留下的温度。

紧接着来到化石馆内,更是让人仿佛走进了“恐龙王国”。这里陈列着从园区出土的各类化石标本:有完整的恐龙蛋化石,蛋壳上的纹理清晰如初;有恐龙的椎骨化石,粗壮的骨骼让人不难想象它生前的庞大身躯;还有一些小型恐龙的牙齿化石,尖锐的齿尖昭示着它肉食的习性。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幅巨大的足印化石拓片,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数百个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甚至能看出恐龙行走时的“步态”,有的足印间距均匀,显然是从容漫步;有的足印深浅不一,或许是在快速奔跑。这些足印不仅记录了恐龙的活动轨迹,更成为研究白垩纪恐龙行为学、古生态学的珍贵资料,难怪这里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值得关注的地质遗产”。

午后的阳光愈发柔和,我坐在景区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红色山峦与脚下的化石岩层,心中满是感慨。1.2亿年前,恐龙曾是这片土地的主宰,它们在湖泊边饮水,在草原上奔跑,在森林里觅食,而如今,它们的身躯早已化为尘土,只留下这些足印化石,默默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离开景区时,夕阳正缓缓沉入远山,将天空染成一片半透明的橘红色,也为那些红褐色的岩层镀上了一层金边。回望地质公园的方向,那些凝固的恐龙足印,仿佛仍在时光里静静等待,等待每一个前来探访的人,聆听它们跨越亿万年的“生命独白”,感受这片土地跨越时空的壮美与神奇。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031/19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