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兰州黄河堤防升级 筑牢防洪与生态双重屏障

兰州黄河堤防升级 筑牢防洪与生态双重屏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在黄河之滨的兰州,施工近3个月的黄河干流兰州市城区段堤防达标工程(以下简称“黄河堤防达标工程”)即将完工。这条总长9.21公里的防浪墙,按百年一遇洪水(6500立方米/秒)标准设防,运用现代化技术,构筑起兰州城区抵御黄河洪水的新安全保障。

 黄河防汛:任重道远

深秋时节,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景色宜人,新建成的黄河防浪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晨练市民赞叹道:“住在兰州,常在黄河边散步,越来越安全了!”

“黄河堤防达标工程8月7日全线开工,已完成主体建设。”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陈孝伟介绍,“工程通过装配式防浪墙、玻璃防浪墙、挡水花池防浪墙和封堵护栏4种方式,对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未达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的9.21公里堤防进行加高,共分7段。”

黄河防汛工作一刻不能松懈。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技术科科长董胜虎介绍,黄河兰州段曾多次遭遇特大洪水。1981年9月,5600立方米/秒的洪水致使兰州市7.4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1904年7月,8500立方米/秒的洪水创下近代最高记录。近10年,2019年7月出现的3730立方米/秒洪峰为最高,此后经龙羊峡、刘家峡等大型水库联合调度,黄河水位渐趋平稳。

  堤防升级:安全与景观融合

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这项承载城市安全与民生期待的工程接近尾声,9.21公里的堤防达标工程为兰州筑起“安全+景观”的双重防线。

“近年兰州极端天气增多,黄河防汛形势严峻,城区段9.21公里堤防难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陈孝伟说,此次工程是对城市防洪能力的再提升,且突出与城市景观深度融合。

新建的玻璃防浪墙高1米多,每隔2米设立柱,融入“中山桥”“白塔山”“羊皮筏子”等兰州特色文化元素;铝合金装配式防浪墙板材厚实,可根据水期安装或拆卸,不妨碍行人通行,主要安装在马拉松公园段、生命之源公园段;挡水花池防浪墙每100米设休憩座椅,形成“防洪+休闲”复合空间;封堵护栏改造工程通过植入钢筋、水泥封堵空心结构,提升抗浪能力,保留原有风貌,主要分布在特定河段。这些设计解决了堤防超高对黄河风情线景观的影响。

工程严格落实国家《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遵循“避免大拆大建”原则,节省资金,降低对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黄河堤防达标工程坚持‘安全为基、景观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全方位统筹考量,实现防洪安全与城市景观深度融合。”陈孝伟表示。

生态屏障:造福人民

兰州城依河而建、因河而兴。黄河堤防达标工程是保障城市安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其重要性体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维度。

董胜虎介绍,黄河兰州段水流受上游龙羊峡、刘家峡等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及湟水、庄浪河等支流来水影响,洪峰多在5月至9月,呈“矮胖式”形态。泥沙主要源于上游水库排沙及湟水、庄浪河、雷坛河等支流,7月至8月集中出现,2天至3天消退。

甘肃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宋圭武表示,黄河承担着流域内众多城市和县区居民的饮水供水任务。兰州作为黄河上游大城市,肩负黄河生态治理重任。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对兰州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水安全意义重大。工程实施中设置安全围挡、临时通行步道,减少了对300多万市民及游客的影响。如今,黄河兰州段沿岸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氧吧”,实现了“防洪安全”与“生态惠民”双赢。

“黄河防洪工程不断加固完善,抵御自然灾害更加有力,利于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陈孝伟说,多层加固防线将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4/195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