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甘肃 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升公共服务质效 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升公共服务质效 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自2024年11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兰州市紧紧围绕试点工作要求,全面构建覆盖全域、便捷高效、标准规范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筑牢公共服务“基础桩”
坚持将制度建设和标准规范作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一)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公共服务合力
调整充实了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暨强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科技、工信、金融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结合实际制定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5大维度16项关键任务为核心,明确了“一年见成效”的短期目标和长效发展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试点工作高位启动、有序推进。
(二)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提升服务系统效能
修订发布《兰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二版)》,编制了《兰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专区咨询手册(专利类第一版)》《专利服务常见问题导引》。实现市、区县两级服务事项纵向贯通、横向统一,确保了清单化管理,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以特色化标准赋能产业发展,编制发布《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培育指南》《兰州牛肉拉面商标保护管理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探索“知识产权标准+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方案”。
(三)优化政策供给结构,激发服务生态活力
新入选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的单位享受奖补优惠政策。对在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新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且服务满3年的人员给予2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的数字经济企业专利权人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通过激励创新助力兰州数字经济产业强基提质。服务本辖区企业享受专利质押融资奖补及专利保险补助政策。3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补助金额38.1万元,3家企业获得专利保险费补助金额102.56万元。为4个项目10多项专利提供1400多万元风险保障。2025年,实施9项市级知识产权计划项目核拨支持经费22.5万元。
二、织密服务网络,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多点支撑的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一)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构建立体服务体系
目前,我市拥有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机构1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1家。7家机构获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5家机构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备案网点,4家机构入选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建成了凹凸棒石专利文献库等地方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5个,3家创新主体获批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辖区有登记备案专利代理服务机构30家,执业备案专利代理师71名。有商标代理机构134家,商标品牌站5个,维权援助站2个,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34家。
(二)促进渠道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便利程度
建立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专区,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严格推行首问负责等制度,畅通服务监督评价渠道。区域内知识产权线上“一网通办”516件、线下“一站式”知识产权相关服务495次,有效发挥了服务平台聚焦创新主体需求、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供给的综合功能。
依托甘肃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系统、丝绸之路知识产权港线上服务云平台等数据网点,推进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展检索服务、培训、咨询及宣传共计2517次。关键技术产品开展专利培育服务53次,获得授权的高价值专利累计1811件。促成专利转让、许可共计75件,提供质押登记服务13次、质押登记注销服务4次。在项目立项、成果转化中提供专利纠纷预警分析11次,累计提供专利和商标侵权判定469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咨询服务420次。
三、聚焦赋能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价值输出”
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实不实”转变。
(一)加快成果转化运用,促进价值实现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专项行动。加快专利盘点盘活工作,共计盘点存量专利15843件。专利许可费用“先用后付”模式不断实践,构建“先用后付”专利转化资源库,入库高价值专利2000件。发布重点产业高价值专利300多件,专利开放许可登记11件。征集17件企业专利技术需求清单。我市10家信息类企业通过全省转化运用推进会组织搭建产学研对接渠道,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全方位服务。承办西北地区、全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对接活动,积极开展265项“双五星”专利推介。持续推进兰州——西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对接机制有效落实。
(二)深化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积极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组织权威评估机构分赴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等9家银行宣介专利质押融资惠企政策。举办5场“政银企”专题对接会,为高校和企业搭建资源互补、双向赋能桥梁。高新开发区建立域内银行专利质押贷款协作机制,安宁区召开金融与知识产权对接活动,金融机构现场与企业达成授信意向金额约2000万元。市场监管局协调中国银行、兰州太宝制药有限公司现场解决专利质押贷款政策问题,高效促成贷款800万元。市委金融办、市场监管局发布兰州市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推送科技型企业156家,银行依托“知惠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清单内36户企业授信10.73亿元,累计为清单内36户企业放款4.92亿元。目前全市新增专利质押融资项目8笔,质押专利102件,质押融资登记金额7589万元。
(三)健全涉外服务机制,护航企业海外发展
会同商务局、贸促会印发了《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涉外企业包联工作,确定了31家重点包联企业名录。编制了《兰州市涉外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申请书》《预警与应对手册》《风险提示》,提升企业获得海外维权援助服务的便利性。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业务指导14次,企业海外商标注册风险预警12次,协调1家企业专利产品海关备案。举办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7场次。
下一步,兰州市将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局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试点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放大试点效应,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为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贡献兰州力量。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4/1953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