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党建聚力 思政润心——甘肃政法大学“党建+思政”一体协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建聚力 思政润心——甘肃政法大学“党建+思政”一体协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建聚力 思政润心
——甘肃政法大学“党建+思政”一体协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从河西走廊的参观学习中汲取养分,到乡村校园的普法课堂上践行初心……甘肃政法大学的思政教育,既有理论研究的深耕细作,亦有服务社会的笃行实干。近年来,学校以思政教育创新为抓手,通过完善思想教育、融合发展、品牌打造等六大党建体系,以“党建+思政”一体协同,赋能高水平政法大学建设。
政治引领:推进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2025年7月,一堂“行走的法治思政课”在河西走廊生动开讲。
“行走的法治思政课”暑期大思政实践,由甘肃政法大学发起,联合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5所知名政法院校,集结60名师生,为期6天。
此行,师生们的足迹遍及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山丹培黎职业学院、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以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通过一系列参观、宣讲与研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完成一次法治根脉的探寻、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这一创新实践,是甘肃政法大学坚持突出政治引领、凝聚发展共识的生动体现。甘肃政法大学的思政教育创新呈现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
学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原创舞台剧《深根》,取材于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的感人故事,让青年学子从“风沙变风景”的奇迹中,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通过教职工党支部与教研室、优秀青年教师建立结对机制,将政治引领贯穿学科建设与发展全程;公共管理学院爱心公益社团联盟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以公益服务践行实践育人。
党建聚力:实现办学质量与服务能力双提升
最近,甘肃政法大学“普法大篷车”实践团走进渭源县第一中学,开展了一场生动、有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实践团成员围绕校园安全、网络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学生关心的问题,借助诗朗诵、情景剧、互动问答等形式,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法治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法治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校地联动”的育人实践。连续5年,甘肃政法大学组织实践团深入我省民族地区与边远山区开展普法宣传,将高校的专业资源与基层的教育需求紧密对接,逐步探索出“高校赋能基层、教育助力成长”的新路径。
近年来,甘肃政法大学持续推进系统化改革,以激发办学活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制定了涵盖教师评价、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20项指导意见,将党的建设全面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推动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实验室一线,引导学科发展精准对接国家和省级战略需求,取得了扎实成效:学校民商经济法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华亭市人民检察院、通渭县人民检察院开展紧密合作,联合申报并获批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1项、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研究课题4项。
品牌创建: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在甘肃政法大学,活跃着一支普法宣讲团。近百名志愿者秉持专业与热忱,推行“四主动”工作机制,即主动孵化、主动造血、主动开发、主动完善,广泛吸纳法学、社会工作等多学科背景人才,聚焦校园暴力预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等议题,打造一系列“按需定制”的校园法治情景剧。
团队足迹遍及全省各地大中小学,以法治之光点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该项目凭借其接地气、入人心的普法模式,先后摘得第二届博爱陇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近年来,学校不断巩固“对标争先”以及“双创”创建成果,推动“标杆经验”转化为校内党建工作的“普遍实践”,并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品牌。
学校法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合本科生党支部开展“青苗明法”读书会活动,积极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学生们通过精读经典形成见解,在交流分享中深化认识,最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产出,实现了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能力的转变。
甘肃政法大学正以一系列举措,开创思政教育新格局,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政法大学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5/1962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