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总投资8000万元 天然水生产智能工厂正在兰州彭家坪崛起
总投资8000万元 天然水生产智能工厂正在兰州彭家坪崛起
天然水生产智能工厂正在彭家坪崛起
深秋的兰州,寒意渐浓,然而七里河区彭家坪片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高耸的打桩机沉稳地叩击着大地,工程车辆有序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钢结构施工。这里是兰州黄河源15万吨天然水生产智能工厂的建设现场,一个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30亩的现代化产业新高地正在迅速崛起。
作为贯彻落实1139工作部署、构建“6+X”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七里河区这一近10年来的首个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自2025年8月动工后便全速推进,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超过50%的工程量,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这座定位为甘青宁地区最大、西北首个集绿色、数字、智慧于一体的产学研样板工厂,预计2026年3月正式投产。届时,项目将以年产值1.5亿元、利税4000万元的规模效益,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智能活水”。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地基处理和基础建设,正在全力推进钢结构厂房的施工。”黄河源集团供应链总监郝康宁在工地现场向记者介绍,按照当前进度,预计40天左右钢结构主体就能完工,到12月中旬,整个主体结构将基本完工。
这座工厂的“智能”,体现在从水源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AI+智慧园区管理系统,构建起从水源监测、水处理、无菌灌装到智慧仓配一体化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灌装车间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化生产线,确保产品在绝对洁净的环境中生产。通过数字化辅助决策管理系统,工厂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能效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和订单进度,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生产。这意味着,项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工厂,而是一个高效、透明、可追溯的“智能生命体”,为西北地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全新标杆。
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项目严格遵循绿色环保标准,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项目屋面将全面铺设太阳能光伏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预计达1.5兆瓦。这不仅能够满足企业自身生产用电需求,余电还可并网,有效降低碳排放。”郝康宁告诉记者,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工厂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产的零污染排放。同时,设备设施能效等级全面提升,智慧化能源实施精准调控管理,全方位打造低碳型绿色生态工厂。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集“水文化、水资源、水技术、水知识、水产品”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政企双方的高效协同。七里河区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金凤表示,七里河区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时掌握项目进展,并针对需求制定方案,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从前期土地手续办理,到规划许可、施工审查,政府部门基本上是一路绿灯,非常高效。”郝康宁告诉记者,在政府的精准指导下,项目还成功申请了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补贴,对项目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该项目达产后,将为当地新增研产销服就业岗位80个。其全流程智能化模式,更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推动七里河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系统部署,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其作为推动项目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刘金凤表示,“这座智能工厂是我们积极响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的具体实践。我们将全力把项目打造成政策精神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 周栋楠 实习生 雷晶晶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5/1963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