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人物】“陇原妹”李文丽的追梦之旅——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人物】“陇原妹”李文丽的追梦之旅——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陇原妹”李文丽的追梦之旅——
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李文丽新书在兰州书展举行首发式。
李文丽和母亲在一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李文丽曾做过无数的梦:有一天能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能够读完高中考上一所好大学;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但她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写的书能与莫言、余华等文学名家的书摆在一起参加书展,自己能和非常崇拜的毕淑敏、敬一丹等老师站在同一个台上分享。
听着李文丽的讲述,记者走进了她的追梦之旅……
“我相信文字都带着力量和温度,能够在每个热爱文学的人之间传递,经久不息!”
心里丢失了好多年的那头欢快的小鹿,又不知何时住进了我的世界里,它跳跃着、旋转着、欢闹着……我的世界又明亮欢愉了起来。
——摘自《我在北京做家政》
初秋的兰州,小雨淅淅沥沥,氤氲中有几分诗意美。在2025兰州书展暨“书香黄河阅读周”的活动现场,李文丽的新书《我在北京做家政》举行首发式。
当那双做惯了农活、习惯了做家务、抱惯了孩子的粗糙的双手,捧着正式出版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时,李文丽就像小心翼翼捧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激动不已。
从“2025兰州书展”的一个又一个书展台前走过,当李文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一些文学大家的书摆在一起时,惊喜、惶恐、不安……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从曾经的打工妹,到今天成为作家,李文丽的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
相亲结婚、生儿育女、种田养鸡……1968年出生在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野雀村的李文丽,1990年嫁到隔壁冉李村后,一直过着寻常的农村生活。
2005年,丈夫出车祸一条腿截肢,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李文丽肩上。“到兰州、银川打工,带着丈夫看病,供孩子上学,日子一眼望不到头。”
2017年春节刚过,崇信县妇联在锦屏镇举办家政服务知识讲座。“出去不只是挣钱,更重要的是打开眼界!”主讲人的话像一颗小石子丢在李文丽心里,泛起了涟漪。
“去北京,是胆小的我作出的最大胆的决定!”丈夫已安装假肢可以正常生活,李文丽决定去更远的北京闯一闯。
在北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培训半个月,普通话还没完全学会,李文丽就开始入户工作。
这一干,就是7年。李文丽碰到过要求严苛的雇主,也遇上过通情达理、受人尊重的雇主。她有过委屈,有过迷茫,但一次次的磨砺让李文丽变得更加坚韧。
2018年4月,李文丽经工友介绍,加入了北京皮村工友之家的新工人文学小组。家政人员每周有一天假,无处可去的李文丽在文学小组有了属于自己难得的“业余”生活。
每周六晚,高校老师、作家、记者、编辑等志愿者都会来皮村授课,与工友们一起分享文学创作经验。
“只要你写出来就行!”文学小组授课老师的鼓励,让李文丽心中关于文学的小火苗重新燃了起来。
小时候,李文丽虽然成绩不好,但喜欢看书写作文。“能找到的小说都被我看完了,有次趴在炕头看贴在墙上的报纸,太入迷了,等反应过来,头发都被炕火烧着了。”
此后的许多年,忙着养家糊口,李文丽甚至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个爱好。
在皮村文学小组第一次听完课,回到雇主家已是晚上11时多。躺在床上,李文丽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眠,用手机微信对话框敲下了第一段文字:“我们是一群家政女工,来自不同的地方……”
以后的每个晚上,李文丽都会在手机上写一段文字,或是散文,或是诗。这些作品有的被刊登在皮村文学小组的内部刊物《新工人文学》上,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李文丽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然而,在北京的日子,李文丽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固定住所都没有。睡过雇主家的阳台、客厅、杂物间,甚至在家政公司打过地铺,可即便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写作。
“干完一天的活儿,躺在床上,我就用微信对话框写,后面又用文档写。”
就这样,李文丽用手里那部旧手机,完成了十几万字的作品。
在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李文丽打印了自己的散文、诗、画集《梦雨的世界》,还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出版了《劳动者的星辰》《大口呼吸春天》。
2024年3月16日,李文丽以作家的身份受邀参加“隽文不朽”澳门文学节,和国内外知名女性作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谁会想到,大半生都不曾走出平凉小山村的农家妇女,有一天会在澳门,端着红酒杯,和国际知名作家谈论着文学。
“我相信文字都带着力量和温度,能够在每个热爱文学的人之间传递,经久不息!”李文丽说。
回到老家,李文丽依旧坚持阅读。
李文丽作品《自由舞动》
“我想改变,想过另外一种生活!”
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欣喜又激动,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青年时光……
——摘自《我在北京做家政》
2023年9月22日晚8时,北京吉祥大戏院座无虚席。
由法国知名编舞家杰罗姆·贝尔团队创作,展现普通人风采的舞剧《盛会》北京版,正在这里上演。
舞剧中,第四个出场的是李文丽。她屏住呼吸,面带笑容,双手打开,缓缓地转圈,行云流水般完成属于自己的舞蹈动作。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旋转、跳跃、下蹲,把身体打开,把身上色彩鲜艳的外衣抛向空中。”李文丽热泪盈眶,“这一瞬间,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我真的在北京,体会到了身处北京的幸福。”
而这一切,缘于2017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文丽走进了“鸿雁之家”——一家专门为家政工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组织。
“记得第一次去,我不敢轻易说话,只站在角落里看着大家唱歌、聊天、大声地笑。”当时的情景李文丽记忆犹新。
后来,在“鸿雁之家”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家政姐妹们成立了“美美哒文艺队”,认识了更多朋友,也有了出演《盛会》的美好经历。
“在‘鸿雁之家’,我们自创的专辑《生命相遇》,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李文丽说。
“我们唱歌、跳舞、画画,自己儿时的许多梦想在这里实现了。”慢慢地,李文丽融入这个大家庭,有了自己心灵的栖息地。
有一次,李文丽用圆珠笔画了一幅几个姐妹的画像发在“鸿雁之家”微信群里,被一位志愿者艺术家看到。
“大胆地画,画成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的过程。”这位艺术家鼓励李文丽。
“我想改变,想过另外一种生活!”2021年7月,为了画画,李文丽第一次在北京租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住进出租屋的第一天,李文丽在收拾得干净清爽的屋子里铺开画纸,拿出画笔画了一幅画:在青青的草地上,一位身着红裙的女子张开双臂,神态轻松愉悦,背后的蓝天白云映衬着她美丽的身影。
“画的那个女子就是我,画里是我开始的新生活。”李文丽说,在许多画里,那些张开臂膀迎风舒展的女人,都是自己渴望爱与自由的内心写照。
在这间小小的、简陋的出租屋里,李文丽画了一系列关于家政女工的画,被那位艺术家老师带到深圳参展。
2023年12月,李文丽注册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下诗歌《夜晚真是太好了》——夜晚真是太好了/卸下一天的负累/洗去身上的疲惫/躺在床上/整个世界属于我……
“公众号就像我自己开的一块荒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李文丽在微信公众号里,尽情地展示着自己。
“我唱歌跳舞、写作画画,丰富的业余爱好让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年龄,完全释放出了我的天性。”在北京做家政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也给李文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的家政生活》
《家乡的美》。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活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都变了!”
这些经历让我看到了更大世界,支持着我坚定地前行……
——摘自《我在北京做家政》
2024年8月,北京的天气格外闷热,像个大蒸笼。
李文丽的心情也如这天气沉闷极了:就要离开北京了,心里有太多不舍。
火车开动,李文丽别过脸,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舍不得离开姐妹们,舍不得在北京的生活。”
7年前,李文丽离开老家时,手里紧紧攥着一张390元的大巴车票来北京,她紧张、担心:“不知道能不能在北京落脚,不知道能不能把车费挣出来。”而这次返回老家,她的心情更为复杂。
像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一样,李文丽无法彻底摆脱农村生活的羁绊,也无法放下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婆婆的应尽之责:年近八十的母亲行动不便,需要时刻照料;下个月,儿媳的预产期就到了,需要做婆婆的她去照顾……这些都是李文丽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
就在李文丽以为自己的生活又回到以前时,命运又悄然发生改变。
“你愿不愿意把作品整理出版?”2024年8月,刚回平凉老家不久,读者出版社社长王先孟就联系到李文丽,想要把她的文章整理出书。
“太激动了,没想到我平淡无奇的文字有一天竟然可以正式出版。”
2025年6月,李文丽的非虚构文学作品集《我在北京做家政》由读者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北京皮村“工友之家”举行了首发仪式和研讨会,引发热烈反响。这本有20万字、并配有500多幅自己画作的纪实作品,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家政行业的真实图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忱说,李文丽和许多妇女一样,她曾经受过委屈、辛酸、艰难,她的挣扎、写作、思考都让她突破过去的藩篱,活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我相信坚韧、热情的文丽在家乡也能变成新的火种,鼓励更多像她一样的劳动妇女、普通人自信施展自己的才华,能更主动地创作出多彩的、有生命力的精神生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皮村新工人文学小组志愿者张慧瑜在书上写道。
接受央视新闻频道、南方周末、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去上海录节目……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李文丽,老家的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她。
受邀参加崇信县妇联、县文联等单位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举办读书分享会,与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参与了崇信县春晚,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妇女带头人”“崇信红人”“平凉好人”“励志家政工”……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头衔如雪花般向李文丽“飞”来。
回到老家的日子,李文丽不管多忙,她都坚持阅读、写作、画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平淡和点滴美好。
“生活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都变了!”李文丽说,现在的她,内心充实,生活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5/1963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