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兰州市两级检察院开展“陇检智星”平台试点 稳步提升数字赋能法律监督质效
兰州市两级检察院开展“陇检智星”平台试点 稳步提升数字赋能法律监督质效
兰州市两级检察院开展“陇检智星”平台试点
稳步提升数字赋能法律监督质效
每日甘肃网11月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自甘肃省检察院部署的“陇检智星”平台在兰州市两级检察院开展试点以来,全市法律监督工作迎来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这个集智能问答、卷宗梳理、证据分析、量刑建议、文书生成、智能办公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AI平台,正成为兰州检察官办案、办公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助手。
试点启动伊始,全市两级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在省检察院的精心指导下,第一时间成立数字检察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各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专门负责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按照省检察院数字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各试点院以高质效办案为导向,以平台应用为抓手,围绕智慧办案和智能办公,结合业务需求与系统功能,对办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针对性指导,积极听取其关于完善平台的各类建议,及时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向省院运维团队反映,为升级优化平台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依据。
“陇检智星”平台试点以来,各院全力推动平台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应用平台自动生成多起刑事案件法律文书,生成文书的内容不仅完整包含证据分析、法律适用论证等必备章节,还根据量刑规则库智能提出量刑建议,与检察官办案习惯高度吻合,文书质量实现质效双跃升。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以多轮人机对话为切入点,将某争议案件拆解为“程序合法性-证据可采性-实体认定”三大维度,构建包含3个争议焦点、5个法律适用要点的分析框架,争议案件实现“焦点精准制导”。西固区人民检察院在应用平台开展证据的智能比对时,精准识别出一起危险驾驶案中存在程序瑕疵,随后系统自动关联《刑事诉讼法》对应法条,评估风险等级为“需要书面补充程序缺失原因”,并生成补充材料的建议,让证据审查实现“矛盾秒级预警”。榆中县人民检察院借助平台对23份言词证据进行智能解析,系统自动生成完整时间轴,精确标注本起故意伤害案每个环节的参与人员、行为性质及证据来源,让事实梳理实现“时空一键成像”。其他县区院在应用平台办理多件职务犯罪、电信诈骗案件时,系统会自动构建起案件当事人、牟利企业的关系图谱,清晰呈现“犯罪嫌疑人-协助人-经济往来关系-关联企业-关联账户”的完整链条,每个节点均标注身份属性、参与事件、对应证据等要素,做到了复杂案件关系“一键透视”,实现了检察办案模式从“人力密集”到“人机协同”的质变。
构建起全流程赋能的智能辅助体系。该平台在案件受理、证据审查、文书生成等关键环节嵌入智能校验机制,构建了覆盖办案全流程的辅助体系,通过应用平台的智能校验功能,在案件质量评查中发现并纠正了多起程序性瑕疵,文书规范性得到显著提升。深度融合的专业知识支撑。平台整合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在内高达1500万字的权威法律知识资源和3500万字的省内权威文献,通过对类案判决的分析,提出了符合当地司法实践的量刑建议,为检察官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形成人机协同的办案新机制。平台始终秉持“智能辅助、人工决策”的原则,在试点应用中,检察官既可利用平台的智能分析提升办案效率,又始终保持对案件办理的完全主导权,实现了人机优势的有机结合。智能办公取得新突破。平台在起草各类工作报告、总结时,可自动提取各业务条线核心数据,智能提示关键变化点,实时校验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表述,文书格式更加规范,公文写作水平显著提高。
兰州市人民检察机关基于试点成效,将持续扩容平台知识体系,对接更权威案例资源、优化办案模型,持续拓展监督能力,增强两项监督、审判监督、刑执监督等智能监督功能,持续深化办案流程,推进“三纲一书”等核心办案环节的智能辅助全覆盖,稳步提升数字赋能法律监督质效,为兰州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 张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6/1978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