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拦截婚车索要50条烟,“趁喜打劫”不可纵容
【丝路话语】拦截婚车索要50条烟,“趁喜打劫”不可纵容
陈广江
近日,一则“新人婚车遭拦截被索要50条烟”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据极目新闻报道,11月5日,河北一对新人的婚车遭遇拦截,拦车者索要50条香烟作为喜钱,否则不让婚车通行,双方僵持约一个小时。由于婚礼行程紧凑,新人不愿过多纠缠,最终选择弃车离开,未报警处理。当地街道办接线员称“拦婚车较常见,不拦反而不好”,一般给点喜糖、烟、红包就行了。
结婚是人生大事,图个喜庆、讨个彩头本无可厚非。过去迎亲路上发几颗糖、散几支烟,是邻里亲友之间的祝福互动,体现的是人情味。可现在,一些人却把“讨喜”变成“强要”,甚至明码标价、拦路索财,完全扭曲了婚俗的本意。50条烟价值数千元,这不是“沾喜气”,而是赤裸裸的“趁喜打劫”。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行为已超出民俗范畴。律师指出,一旦索要金额较大,且伴有“不给不让走”的强制行为,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现实中,已有人因反复拦截婚车被行政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可见,“传统”不是违法的挡箭牌,“喜庆”也不是软弱的理由。
为什么这类现象屡禁不止?一方面,部分拦车者抓住新人“怕误吉时”“不愿闹大”的心理,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不少新人选择“花钱消灾”,反而助长了不良风气。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将拦婚车视为“有人气”的象征,模糊了合法与违法的边界。
更需警惕的是,拦截婚车正在呈现职业化特征。有些人专门守在酒店、路口物色婚车,甚至形成团伙作案。他们的要价越来越高,手段也越来越强硬。从最初的几包烟,发展到如今开口就是几十条烟,这种变本加厉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面对这类行为,不能总靠新人“自认倒霉”。有关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加强法治宣传与街头治理,明确告知群众何为合法婚俗、何为违法索财。对于多次作案、组织化作案的人员,必须依法精准惩处、从严惩处,破除“法不责众”的认识误区,形成有效震慑。
作为新人,也不必一味忍让。遇到强行拦车索财,建议保留录音录像证据,及时报警处理,不让违法者逍遥法外。婚礼固然重要,但维护自身权益与尊严同样不可忽视。妥协换不来安宁,只会让违法者更嚣张。只有全社会共同抵制,才能让“喜事”回归本真,不再被陋习绑架。
婚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是违法的借口。真正的喜庆,不应建立在强迫与妥协之上。遏制“趁喜打劫”,既需要法律亮剑,也需要每个人敢于说“不”。唯有如此,才能让婚俗回归本真,让每对新人都能在祝福声中迈向幸福新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已有地方采取专项行动治理此类现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也充分说明,只要坚持法治手段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是可以革除陋习、刹住歪风的。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09/2001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