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金昌市“十四五”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答卷
金昌市“十四五”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答卷
镍都金昌的千亿跨越
——我市“十四五”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答卷
记者 李峰
“十四五”以来,“2+4”现代化产业体系从2021年产值668.9亿元到2024年的1985.6亿元,连续三年在全省链长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年均34.8%的增速背后,是金昌这座工业城市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举措激活发展潜能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时期,我市锚定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将“2+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通过产业培育强根基、招商引资添动能、营商环境优保障,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型城市的现代化产业转型之路。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7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稳居全省市州首位。第一产业增加值32.6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52.78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9亿元,增长3.5%。
“链式发展”筑牢转型根基
在金川镍钴动力厂动氧车间,一套银白色的5万Nm3/h空分装置正平稳运行。作为西北地区空分领域的标杆项目,这套装置以“低能耗、高智能、全利用”为核心,通过低位余热回收、低温储能、稀有气体提取等10余项创新技术,实现年节能2400万千瓦时、废水减排50%,不仅是保障金川镍钴主产品生产的“动力源”,更以卓越的绿色低碳性能,成为我市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条路子”并行,以“链长制”为抓手,推动“2+4”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框架构建”向“内涵提升”跨越,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双向跃升。
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市的“压舱石”,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从“原料输出”到“材料智造”的转型蝶变。依托镍铜钴资源禀赋,我市聚焦高温合金、高纯金属等八大高附加值产品方向,构建起3家链主企业引领、10家规上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通过技术攻关与产能扩张并举,40万吨铜电解(二期)、高品质镍基新材料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1万吨高铁铜基合金母料实现试生产,推动产业链产值在前10月突破1093亿元,较2021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成为支撑千亿产业目标的核心力量。
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崛起,则是我市“十四五”产业转型的点睛之笔。通过以能源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41.4万千瓦,占比提升至75%,为产业发展提供绿色动能。通过“材料+制造”双向发力,精准引进电池材料及储能制造企业,形成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电芯、储能的完整链条,35种电池生产材料本地供应率超80%,前10月产值达586亿元,增速达28%,与有色金属新材料共同构筑起“双千亿”产业支柱。
四大百亿产业的协同发力,更让金昌产业体系实现“多点开花”。数字经济领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四大中心相继投用,金川选矿“数字基础设施集成”等场景入选国家级案例,前10月产值增长28.6%;化工循环产业聚焦五大细分领域,产能突破1200万吨,打造西北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前10月实现产值168.8亿元、增长27.9%;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攻克固废处理关键技术,推动冶炼渣等大宗废弃物“吃干榨净”,产值逼近百亿;高品质菜草畜产业依托丝路寒旱农业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前10月实现产值104亿元、增长27.6%。“链链相扣、环环相生”的产业格局,为我市“十四五”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精准引育”激活发展动能
初冬,走进永昌县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省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甘肃郴金磊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危废处置中心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热潮涌动,机器轰鸣交织,焊花在钢结构间跃动,建设者顶风抢工,以十足的干劲推进项目建设,勾勒出重点项目攻坚的火热图景。
“十四五”期间,我市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和“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升级、服务提质,实现从“被动招商”到“主动选商”的转变,为产业体系注入源头活水。
精准招商机制的构建是引育成效的关键。我市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21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创新推行园区规划招商、基金招商等多元模式,建立“五张清单”“绿蓝橙红”色卡管理等制度,实现招商靶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市企联合叩门”成为招商常态,先后赴多地开展精准对接,成功引进贵州磷化、五矿集团等11家“三个500强”企业,落地钛镍装备产业园、固态电芯等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招引项目392个、到位资金886亿元,年均增长32.3%,为产业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则让招商成果加速转化为发展实效。我市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完善策划、招引、落地全流程机制,动态更新重点项目储备库305项,通过重大项目开复工、观摩点评等活动倒逼进度。抽水蓄能电站、750千伏输变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低阶煤制氢、28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为产业链延伸提供关键节点支撑。今年前10月,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15.01%,市列重大项目完成率超80%,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全链服务”厚植发展沃土
在甘肃科建星盐化工公司的生产车间,数十米长的电解槽设备有序排列,这条高效运转的生产线,展现出了强大的生产力,其高盐废水综合利用项目每年能够消纳数十万吨的高盐废水,已建成的项目一期每年能够产出3万吨高氯酸钾。
“金昌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我们企业投资有信心,发展有底气。”甘肃科建星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祥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在金昌投资兴业企业的心声。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营商环境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从政务服务、政企沟通、融资支持、园区承载四个维度发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金”名片。
政务服务的“减法”换来了企业发展的“加法”。我市深化流程再造,整合企业诉求渠道,上线移动领导驾驶舱,开设“领导接听日”,实现企业诉求受理率、办结率双100%,满意度达99%。推行领导干部包抓联、“白名单”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让企业办事从“多头跑”变为“一站办”。“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模式的推行,更让76宗9693亩工业用地快速落地,大幅缩短项目开工周期。
政企协同与金融支持的双向发力,破解了企业发展的“痛点”。建立政企沟通联席会议制度,出台23条关爱企业家政策,开展“金昌企业家日”活动,通过“企业点题、部门答卷”机制解决企业难题1000余个。10亿元镍都产业基金、1.6亿元农业产业基金等多支基金精准滴灌,“政银企担”合作落地65.82亿元,“信易贷”平台授信超19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
园区载体的升级则为产业集聚提供了“硬支撑”。金昌经开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永昌工业园、河西堡工业园整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形成“一核两翼”发展格局。特勤消防站、智慧服务中心、锂电智谷等设施建成投用,再生水厂、管廊工程加快推进,园区承载力持续提升。在全国229个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金昌经开区跃升至第66位,成为产业集聚的核心平台。
通过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近三年直接拨付创新发展资金4000万元、年均增幅10%。金昌市现代玉米种子产业创新联合体、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吴爱祥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揭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国家牧草试验站、永昌科技小院投入运行。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超软铜带填补国内空白,“手撕镍”及超薄铜带量产,核电高温合金带材、医用重离子无氧铜板实现国产替代,光热材料、高纯镍除杂等工艺难题攻克,羰化冶金中试平台获评国家级。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招商引资为抓手、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为保障,推动“2+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昌智慧”。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市指明了前进方向,金昌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敢为人先、踔厉奋发的精神,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17/2086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