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陇西:“虎林跑腿”跑出乡风文明新路子

陇西:“虎林跑腿”跑出乡风文明新路子

陇西:“虎林跑腿”跑出乡风文明新路子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爱平 通讯员 董亚军

天刚麻麻亮,陇西县渭阳乡的山间雾气还没散尽,57岁的郭虎林就已经忙活开了。米、面、油、降压药、几样新鲜蔬菜……他仔细清点着物品,把电动三轮车的车斗装得满满当当。

“林家坪村的李家婶等着这药,小干川村的王大爷家面快见底了……”盘算着今天的路线,郭虎林发动了车子。这条蜿蜒的山路,他再熟悉不过。两年多来,这辆小小的三轮车,载着的不仅是生活物资,更是连接起山里山外、传递在乡邻之间的温情。

“看不得老人作难”,能人虎林揽下“麻烦事”。

渭阳乡地处陇西县东北部山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独居的老人不少。对他们来说,买趟菜要走几里山路,缴回话费得折腾半天,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心头大事”。

郭虎林是乡里的能人,经营农家乐二十多年,后来又搞起流动酒席,为人热心、讲诚信,在四乡八村有口碑。正是这走村串乡的营生,让他比别人更清楚地看到了老人们的难处。

“有时候去办席,看到老人行动不便,心里很不是滋味。”郭虎林说,“咱有车,又熟悉路,顺便帮一把,不就是捎带手的事嘛!”起初,他只是顺路帮附近几位老人捎点东西。后来,远在外省打工的子女们听说了,纷纷打电话来求助:“虎林哥,麻烦你给我爸妈送袋面”“郭叔,家里老人药快断了,帮忙买一下”……找上门的“订单”越来越多,郭虎林干脆建了个微信群,取名“虎林跑腿”。他在群里告知大家:“乡亲们有啥需要,在群里说一声或者直接打我电话,我免费送!”

这一送,就再没停下。两年来,他的三轮车跑过了4.8万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一圈还多,完成了1800多次配送。车斗里的东西,也从最初的米面粮油,扩展到代取的快递、代缴的费用,甚至还有他自备的血压仪、维修工具等等。

从“跑腿”到“跑心”,三轮车上的角色变迁。

日子久了,郭虎林发现,乡亲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资,还有陪伴和倾听。从此,他的三轮车开得更勤了,送货的间隙,总爱在村里多转几圈,陪老人聊聊天,听他们念叨家长里短。他还熟练地帮老人和外地子女打视频电话,让隔屏的问候驱散老人的孤独。

渐渐地,郭虎林的角色越来越多。在帮老人和子女视频时,他察觉到大龄青年的婚恋是老人们最深的牵挂。于是,他利用走村串户的便利,留心收集适婚青年的信息,靠着知根知底的信誉,成功牵线了10多对好姻缘,并在说媒时大力倡导低彩礼、简办事的新风。

邻里间因田埂宅基地闹矛盾、婆媳间为琐事生间隙,大家总爱说:“等虎林来评评理!”他搬条板凳坐下,听双方倒完苦水,再用“远亲不如近邻”的朴实道理耐心调解矛盾纠纷10多起。

2024年,郭虎林当选为渭阳乡人大代表。他的三轮车,又多了“民情收集站”的功能。他将在送餐途中发现的道路隐患、环境问题记下来,反映给乡里,推动恢复了城乡公交线路,解决了乡亲们出行的大难题。

“一个人跑”变“一群人干”,文明乡风浸润山乡。

郭虎林的善举,像一粒火种,点燃了乡风文明的燎原之势。渭阳乡党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典型,于2023年初将“虎林跑腿”正式立项,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培育项目,组建起以郭虎林为核心,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团队。

“虎林热线”开通了,“虎林直播间”搭起来了,微信管理更规范了,服务内容也从代购代送,拓展到政策咨询、情感陪伴、应急救助等。“有事找虎林”,成了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郭虎林的坚守,正是渭阳乡文明乡风培育的缩影。他们将其与“婆媳互夸”实践活动、村级“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等多元力量整合起来打出组合拳,用“婆媳互夸”实践活动现场夸出家庭和睦;用“红白理事会”介入管住了铺张浪费,减轻了“人情债”;志愿服务队则成为了政策宣传、乡村治理的生力军;而郭虎林作为“乡村月老”,则在牵线搭桥时把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的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文明乡风不是喊出来的,是像虎林这样,用一件件实在事做出来的。”渭阳乡三川村党支部书记林娜娜感慨道。

如今,在渭阳乡,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蔚然成风。郭虎林的那辆三轮车,依然每天行驶在山路上。车斗里的货物在变,他肩上的角色在增,但初心从未改变:“我生在渭阳,长在渭阳,最知道乡亲们的盼和愁。只要大家还需要,我这‘跑腿’的活儿,就会一直干下去!”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17/208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