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通渭:网络名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
通渭:网络名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
通渭:网络名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赵喜强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了通渭与广阔的世界;一群名人,一股热情,激活了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通渭的网络名人,正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正用他们的镜头、文字和直播,将通渭的“书画之乡”风韵、“红色热土”底蕴和特色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送入全国网友的视野,成为家乡发展的“代言人”和“助推器”。
从“笔墨纸砚”到“数字窗口”,书画产业焕发新生。通渭,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书画艺术底蕴深厚。过去,通渭书画的市场主要局限于本地及周边区域。如今,这一局面正被以“书画牛成选”“甘肃书痴张万昌”等为代表的书画家打破。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画家或画商,而是精通新媒体运营的“弄潮儿”。他们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以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生动展示书画作品的创作过程,讲述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让高雅艺术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
“家人们看过来,这幅写意山水,笔力雄健,意境深远,是咱们通渭本地名家的精心之作……”在“通渭艺德阁”的直播间里,一场线上书画拍卖正在火热进行。短短两小时,数十幅作品被来自北京、四川、广东等地的网友抢购一空。这种“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新模式,不仅极大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打响了“通渭书画”的整体品牌,吸引了更多外地客商和书画爱好者慕名而来,直接带动了本地书画创作、装裱、销售全产业链的繁荣。
从“藏在深闺”到“网红尖货”,农特产品“C位”出道。除了书香墨韵,通渭的苦荞茶、马铃薯粉条、小杂粮、胡麻油等优质农特产品,也曾因信息闭塞、销路单一而“养在深闺人未识”。
网络名人们将镜头对准了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场景,为家乡产品做信任背书。通过电商平台,这些过去主要内销的土特产,如今成了线上平台的“网红尖货”,订单纷至沓来。这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出难”的问题,更实现了“优质优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当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的积极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单一宣传”到“融合赋能”,文旅融合开启新篇。通渭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网络名人们也积极挖掘这一宝藏。通渭县委网信办通过组织“网络名人看通渭”等主题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制作短视频,带领网友“云游”榜罗镇会议纪念馆,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政府搭台,名人唱戏,共绘发展“同心圆”。网络名人效应的发挥,离不开通渭县委、县政府的因势利导和精准扶持。近年来,通渭县积极拥抱数字经济,通过举办网络名人座谈会、电商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本土人才利用新媒体创业就业。县委网信办、电商基地、融媒体中心主动与网络名人对接,提供资源支持,共同策划宣传主题活动,形成了“政府搭台、名人唱戏、产业受益”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17/2087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