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重磅原创 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红芪采挖忙 致富有保障

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红芪采挖忙 致富有保障

武都区安化镇:红芪采挖忙 致富有保障

陇南日报记者 杨建芳

走进武都区安化农区的红芪田,放眼望去,田垄间、山坡上,一片片红芪缨随风摆。随着机械的轰鸣声,红芪被连根拔起,药农们穿梭其间,手持小锄深挖轻拔,一根根饱满粗壮的红芪被装进竹筐。

“我们当地的米仓红芪品相好、色泽好,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好。合作社这几天调用了几台机器,已经挖了半个月了,再有两个星期大概就能挖完,今年的产量预计每亩在600公斤左右,每公斤价格在15元左右。”珂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二强说。

今年以来,安化镇立将红芪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通过建强组织堡垒、激活产业动能、畅通增收渠道,让传统“药香”酿成群众增收的“甜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种药兴产、以药富民”之路。

“以前种红芪,品种杂、技术缺、销路窄,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有党支部牵头,从选种到销售全程有保障,我们种得更有底气了!”安化镇双庙村种植户一边采收,一边感慨道。

针对红芪产业“散、弱、乱”的发展瓶颈,镇党委主动破局,按照“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由党员干部牵头包抓村社、联挂地块,形成“党委统筹、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打造红芪标准化种植基地,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开展技术培训、制定收购标准,从源头保障红芪品质。

产业要兴旺,链条是关键。镇党委聚焦红芪“种、收、加、销”全产业链建设,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引进红芪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红芪粉、红芪茶、红芪口服液等产品,让红芪附加值提升30%以上;建设标准化仓储物流中心,配备专业保鲜设备,延长红芪储存期,拓宽销售半径;培育“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组织党员干部、村干部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红芪产品,同时对接西安、河北等地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安化红芪远销全国各地。

如今,红芪产业已成为安化镇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全镇红芪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带动12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家、药材商贩50余名,年交易量达3500余吨,产值超5200万元,带动3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19/21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