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热点评论 破解票根经济的双重挑战(微观)

破解票根经济的双重挑战(微观)

原标题:破解票根经济的双重挑战(微观)

近来,票根经济正成为多地促消费的新抓手。买球赛门票免费游景区,买电影票购物打折……票根变身畅游城市的“通行证”,提升了文旅热度,激发了链式消费。

在上海,票根经济进一步解锁新玩法。10月中旬起,上海启动票根联动消费试点,消费者凭观演、观赛、观展票即可领取“票根码”,享受餐饮、娱乐、零售等业态的专属折扣。“票根码”的优点在于动态适配——有效期内,演出赛事等优惠清单实时更新,商户折扣力度可以调整,方便消费者择优消费。

从对应一个点,到联动多个场景,再到动态调整折扣,小小一张票根,成为文旅创新的生动载体,也成为撬动城市消费的有效杠杆。

以“苏超”为例,仅需一杯奶茶钱的门票,串联起百货零售、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的大片商家,让体育赛事成为聚合流量的消费引擎。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进行的3场淘汰赛,比赛日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外地游客同比增长13.38%。

从各地实践来看,目前票根经济的活力往往依托于大流量的消费端口。比如,体育赛事、演唱会等具备辐射效应的活动,高铁、地铁等常态化汇聚人流的场景。

一定程度上讲,首次购票的消费体验,决定了消费者是否有后续消费意愿。一张票根能带来多大的消费“裂变”,要看文旅产业的协同水平。让票根成为跨业态的消费纽带,首先要保证使用的便捷性。可推行票根电子化,避免兑换流程繁杂,提升多场景使用体验。同时,应树立长效收益分配机制,让参与活动的关联商户都获得合理收益,进而增强改进服务的动力。

票根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打折等优惠刺激二次消费,更重要的是将原本孤立的产品或服务串联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选择。更好挖掘票根经济的潜力,必须抓住体验感这个消费催化剂,立足消费者需求,融合不同业态,以良好体验深化场景连接,从初次消费的“触点”中催生出关联消费的“黏性”。

推动票根经济行稳致远,需破解双重挑战。一是如何维持票根项目本身的吸引力。无论是激动人心的比赛,还是沉浸感十足的演出,要想不断吸引观众,都得用创新的形式或持续的共鸣来化解审美疲劳。一旦票根项目续航能力不足,就无法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强行推广只会透支消费者信任。

二是如何确保关联项目具有相同的内核。设计票根的关联项目,不能生拉硬凑,而要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聚合不同项目时,应避免打包推销等倾向,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分析消费行为偏好和潜在需求,提升业态整合的针对性。精准匹配需求、有机整合资源、升级消费体验,方能以票根经济拓展消费链、优化消费生态。

当前,体验消费的蓬勃兴起,与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形成了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新兴的票根经济,正是文旅产业供需走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产物。用好这一抓手,不断延伸场景链条,打通消费壁垒,优化服务体验,让消费者在愉悦中感受一座座城市的烟火与风情,定能在推动产业与消费协同升级中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20/21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