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播报 组织护航+产业赋能 玛曲破解难题壮大牦牛乳产业
组织护航+产业赋能 玛曲破解难题壮大牦牛乳产业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郑厚云
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牦牛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牦牛乳产业却因“散、弱、低”而发展乏力:牧民“单打独斗”,生鲜乳损耗率高;奶站设备陈旧,处理能力不足;冷链物流缺失,产品质量不稳。这一度让牧民“守着金山愁发展”。
如何破局?今年以来,玛曲县委将做强牦牛乳产业作为推动牧区振兴、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将组织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通过建强队伍、优化机制、强化保障,为产业突破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组织动能”。
建强一线“指挥部”,让产业布局从“散”到“聚”
面对产业“小、散、乱”的现状,组织保障必须先行。玛曲县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一是强化一线领导。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牦牛乳产业发展专班,组织部派员全程参与,将产业推进情况纳入相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激活基层组织。依托产业链布局,组织牧民规模化、标准化交售生鲜乳。目前,全县57家合作社、2100户牧户被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产业发展联合体,将分散的牧民纳入了统一的生产经营轨道,从根本上改变了“散”的局面。
推动资源“下沉式”,让政策红利从“纸”到“金”
好的政策,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玛曲县着力推动各类资源向产业一线聚集。一是保障“鲜奶奖补”精准滴灌。配合财政、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基层干部做好政策宣传、牧户信息登记与核对,确保每斤0.5元的补贴能公平、快捷地发放到4000余户牧民手中,直接兑现户均2826元的增收。这笔“真金白银”极大地激发了牧民的交售热情。二是推动“金融活水”精准直达。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同银行机构,筛选有潜力、有信誉的企业,通过2%的贷款贴息政策,首批127万元资金已直接补贴4家龙头企业,成功撬动巨额银行贷款,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8%。
锤炼干部“实干风”,让服务能力从“弱”到“强”
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对干部能力作风的最好检验。一是在一线识别干部。玛曲县将产业发展一线作为锤炼干部、检验干部的主战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收奶点、改造工地、企业车间去跟踪服务、解决难题。10个固定收奶点、5辆流动奶车的高效布局运营,日处理能力从8吨到25吨的飞跃,背后是一批干部在协调、在攻坚。他们的现实表现,成为组织部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二是在实战提升效能。通过系列举措,鲜奶商品化率从35%提升至50%,这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干部推动发展能力提升的明证。集中收奶减少散户运输里程约45万公里,背后是干部们科学规划、优化服务的结果;冷链全覆盖使乳蛋白氧化率下降8%,体现了干部对现代化品质管控理念的落实。
玛曲县牦牛乳产业的“逆袭”证明,组织工作一旦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就能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从牧民增收的笑脸,到企业活力的迸发,再到干部能力的提升,组织保障这条红线贯穿始终,将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了推动牧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下一步,玛曲县将继续深化这一实践,让组织力量在草原牧区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21/2146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