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从“硬核成果”到“民生温度” 甘肃交出科技创新新答卷
从“硬核成果”到“民生温度” 甘肃交出科技创新新答卷
人民网兰州11月22日电 (记者高翔)“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十三五’末提升了4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12%。”在11月21日召开的甘肃省“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科技厅厅长闵苹用一组扎实的数据,掀开了过去五年该省科技事业的亮眼“成绩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查看相关监测数据。人民网记者 高翔摄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生动实践。
如何让科研论文不再“束之高阁”?如何让实验室里的“纸”变成生产线上的“金”?甘肃的答案是:紧紧扭住“转化”这个关键。
甘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省正通过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部署26项重点任务,全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创新实施了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设立行政总指挥和总工程师并行的‘两总系统’,就是要让科研目标直指产业需求。”该负责人透露,首批项目已攻克34项新技术,研发23个国产化替代产品。与此同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一路攀升,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在陇原大地“开花结果”。
科技成果转化顺畅进行的同时,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愈发凸显。“较‘十三五’末,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了280%。”甘肃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史宝光说。甘肃通过构建梯次培育体系,用“真金白银”的奖补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由骨干企业牵头的13个创新联合体汇聚起326家单位的力量,累计攻克了73项国产替代技术,驱动企业新增产值约145亿元。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我省自主研发的重离子治疗装置,已累计治疗患者超过2700例。”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牛振明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案例。这台打破国际垄断的“大国重器”,如今已在全国部署10台,让尖端医疗技术惠及更多普通民众。
科技的力量,同样挥洒在甘肃的绿水青山之间——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修复,累计治理退化草原超6400万亩;研发的固废利用技术,不仅“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34亿元,更构筑起牢固的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站在新的起点,甘肃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科学部署从应用研究到产业推广的全链条任务,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持续强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战略平台支撑,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并完善从成果挖掘到转化服务的全链条体系,攻坚克难提质效,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22/2153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