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改革有力度 民生提温度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改革有力度 民生提温度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改革有力度 民生提温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今年2月7日上午,来自渭源县莲峰镇簸箕湾村的张小林乘坐G2096次列车,前往青岛务工。这是他第一次赴青岛就业,如今已在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稳定工作,月收入达6000元。
张小林的顺利就业,离不开我省“春风行动”的暖心护航。
今年“春风行动”期间,我省人社部门积极协调山东省,通过资金补贴方式,在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等地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服务,为有集中出行需求的返乡返岗务工人员提供包车、专列(包车厢)、包机等便利,真正实现“出家门、上车门、入厂门”,极大提升了务工人员的出行效率与就业稳定性。
群众的难点痛点就是改革的出发点、发力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我省以改革实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产业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出台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健全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工作机制,探索“分类精准推介人才、人岗匹配招聘人才”的新模式。今年,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9.89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5.3万人次。
走进金塔县东坝镇小河口村的互助幸福院“乐龄食堂”,这里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饭菜香味扑鼻。老人们围桌而坐,共进午餐、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这里的饭菜可口,还有优惠,子女们能安心忙自己的事,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吃饭问题了!”“闲余时间还能下棋、健身……”一句句朴实话语,道出了老人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幸福食堂”开进村,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现实困境,探索出了一条保基本、可持续、广覆盖的农村养老新路径。
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同样提质升级。在兰州市西固区兰棉厂社区,1000余平方米的西固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暖意融融。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专业护理团队和多功能活动空间,服务辐射周边4个社区、3700余名老年人。依托该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常态化开展器乐演奏、书画创作、茶话会等“守护朝夕美好”系列活动,让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为补齐乡村两级养老设施短板,自2021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五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2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900个,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近70万平方米。目前,县级养老机构和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村(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基,承载着家庭对未来的期盼。金昌市民张晓慧曾为孩子入园问题焦虑不已:“前两年,我一直担心孩子能上哪所幼儿园。如今,随着家门口公办园数量不断增加,孩子已顺利入读金川区第二幼儿园。”张晓慧笑着说,幼儿园离家近、环境好、设施齐全,老师专业又有爱心……言语间满是安心。
这份“安心”,源于我省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近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学前教育资金60.73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园225所,新增学位7万余个;投入145.84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13.1万个;投入30.97亿元提升高中办学条件,新增普通高中学位6万余个,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一项项扎实有效的改革,正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当前,我省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23/2154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