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评论 短剧人注意:200亿AI漫剧市场不等人
短剧人注意:200亿AI漫剧市场不等人
平台集体60倍系数2026仿真人漫剧要屠榜了

2025年11月,微短剧行业最深刻的变化不是又出了哪个土味爽剧,而是AI漫剧赛道彻底成熟。
没人再谈一天回本的神话,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的成本表、产能表和分成表:一部100分钟成品,成本10~25万元,周期10~15天,6-8人团队就能跑通头部网文IP改编。
相比真人短剧动辄50~200万元、1~2个月的周期,AI漫剧几乎把整个生产函数重写了一遍,降本幅度高达80%~90%。这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而是把微短剧从手工作坊拖进了工业时代。
01
平台用真金白银把赛道方向钉死
2025年四季度,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平台几乎同时亮牌,动作一致到像提前对过表。
抖音11月20日直接把仿真人漫剧分成系数拉到60倍,2D/3D漫剧50倍,沙雕漫和静态漫只剩10倍和1倍,一夜之间把行业从拼量逼到拼质。
快手原生漫剧11月22日单日流水突破500万,平台立刻追加亿级流量和现金激励。爱奇艺上线独立漫剧频道,10月合作计划发布后一个月,机构上传量和周上新量双双翻倍。
咪咕数媒低调透露已上线70多部AI漫剧,2025年计划突破100部,同时启动冰雪主题AI漫剧大赛,百万奖金池。
百度百家号漫剧供给量已达1.9万部,DAU季度环比增长162%,宣布亿级现金投入和自制漫剧计划。腾讯、网易也悄悄上线漫剧小程序测试水温。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漫剧流水增长12倍,日付费自然流从0到超1000万。中信建投等十家券商五天内集体看多,预测2025年漫剧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接近短剧规模的三分之一。

02
成本暴跌90%,产能却在狂飙
传统动态漫每分钟成本曾经2-3万元,现在普遍落在1000~2500元。一部100分钟作品,过去动辄50~100万,现在15-25万就能落地精品,极端案例甚至压到10万以内。
周期从几个月压缩到10~15天,最快7天出成品。团队从几十人缩到6-8人,核心岗位变成提示词工程师、分镜质检师、调色师和后期导演。
工具链已经完全标准化:剧本用豆包、文心一言生成初稿,人工精修1-2天;分镜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批量出图,ComfyUI锁定角色一致性。
动画阶段分两条成熟路径——图生视频用可灵、即梦、Runway,图生动画用AnimateDiff+ControlNet;配音用ElevenLabs、科大讯飞,十分钟出整部剧声音;最后剪映、Runway智能剪辑,一天完成包装。
结果就是2025年4~7月,AI漫剧供给量月复合增长83%,播放量92%,点赞量105%,近半年累计上线超3000部,环比增长603%。产能曲线陡峭到让所有传统影视公司都沉默。

03
精品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仿真人就是新风口
平台用分成系数把方向标得再清楚不过:仿真人漫剧才是未来。红果、抖音60倍系数,快手、百度都在推自研视频模型可灵、度加,目标都是10秒以上高清长镜头、口型同步、微表情自然。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公开表态:漫剧将成为平台高速成长的新品类,重点鼓励题材和形式创新。
目前头部仿真人漫剧单部成本虽然回升到30~50万,但完播率和付费率显著高于普通2D漫剧,平台愿意为高质量买单。多位头部制片人反馈:同样投1000万,仿真人漫剧更容易跑出单部500~1000万净利的项目。
政策指挥棒下,2026年上半年,仿真人漫剧大概率会成为供给主流。
04
用户真的买账,数据比喊口号更有力
抖音《让你赶工期第一季》累计播放3.13亿,稳坐动态漫榜首。《奶团太后三岁半》《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均破2亿。
付费领域,《兴安岭诡事》一部剧在抖音拿下30万付费收入。百度漫剧用户男性占比超60%,18~45岁为主,和短剧用户形成明显互补,单用户年消费100~150元完全可期。
更关键的是,AI漫剧天然适合“三幻”题材——玄幻、奇幻、科幻。这些题材真人拍要烧几千万特效,AI漫剧却能轻松还原网文里的星际战场、修仙秘境,完美契合下沉市场男用户的想象力需求。
漫剧正在把原来看漫画但不看动画的1.5亿漫画用户,顺利转化为动态内容付费用户。

05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挡不住大趋势
大量小团队涌入,表情包漫剧、静态PPT漫剧泛滥。部分题材踩线,《高考落榜,忽悠同学上冥牌大学》因宣扬封建迷信被全网下架。
角色一致性、口型同步、肢体逻辑仍是当前技术瓶颈,粗制滥造的作品完播率惨不忍睹。
但这些都是成长的阵痛。平台正用分成系数、流量倾斜、现金激励,把行业强行拉向精品化。
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所有人预期,Sora 2、可灵、即梦AI都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了10秒以上高清长镜头,2026年上半年口型同步和微表情大概率会大面积达标。
06
AI漫剧真正的天花板不是技术,而是内容和IP
当成本和周期不再是问题,竞争立刻回到最原始的原点:谁能讲出好故事,谁能养出长命IP。
平台已经开始布局长线:爱奇艺对系列IP第三季起逐季上调分成系数;百度开放十万部网文IP,推连载全勤奖;咪咕把2万部正版网文IP继续免费开放,AI漫剧成品保底最高10万。
虚拟角色永不塌房、永不解约、版权100%可控的优势,正在被所有人看到。未来最好的IP,可能不是哪个顶流明星,而是某个AI捏出来的纸片人。米老鼠、唐老鸭、皮卡丘的成功路径,在中国正在被AI漫剧完整复刻一遍。

2025年的AI漫剧赛道,正把微短剧从看运气、烧钱、赌爆款的作坊模式,彻底拖进可控、可复制、可规模化的工业时代。
技术把门槛砸碎,平台用钱和流量重新竖起高墙。活下来的不会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最早意识到内容永远不会过时的那批人。
AI漫剧不是短剧的替代品,而是短剧进化后的终极形态。这场效率革命才刚开始,真正的赢家还没出现,但规则已经写好:技术只是入场券,内容和IP才是护城河。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1127/2209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