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名人名企 非遗传承人朱宜英:一把剪刀“剪”出快乐人生

非遗传承人朱宜英:一把剪刀“剪”出快乐人生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朱宜英一把剪刀“剪”出快乐人生

剪纸的朱宜英

“二龙戏珠”

西固城第一小学剪纸课

“采用对折的剪纸手法,龙头下边有对称的牡丹花,寓意长长久久,龙年大吉,富贵吉祥;对称的菊花,寓意生活吉祥,富贵;中间有中国结,寓意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周围祥云笼罩。”“剪纸不是照着一幅画剪出个图案那么简单,它是通过特定的符号、图案进行创作的艺术,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寓意,可以说,剪纸背后展示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3月26日,记者走进七里河区非遗传承人、陇原巧手朱宜英的家里,她顺手拿起剪刀,一边向记者展示剪纸技巧,一边介绍剪纸艺术,不一会儿,一幅寓意龙年吉祥的作品便在她手里诞生了。

 儿时受祖母熏陶爱上剪纸

说到对剪纸的喜爱,朱宜英说,最初源自祖母的熏陶。出生在山东滕州的她,小时候经常在过年的时候看祖母用一把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和猫头鞋的纸样,那些窗花和猫头纸样是那么生动,似乎个个都会说话。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地迷上了剪纸。参加工作后,她成为甘肃建投集团某公司的一名沥青工。公司的职工文化活动、同事亲朋的婚礼庆典等,使她重拾旧梦,拿起剪刀剪个作品参加个展览,剪个“囍”字贴上喜堂,春节还给同事朋友迎春送“福”送窗花,寿宴上也有她祝的“寿”。“今年从腊月开始,我就着手剪‘龙’元素的剪纸作品,而且全部送给家属院的邻居,还有慕名而来的市民,我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送出‘龙’元素的剪纸作品800多份。”朱宜英说。

“英子是个热心肠,每年从农历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她都要给邻居和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和一些独居老人送剪纸。小区有人家办喜事,她也会剪个‘囍’字送上。”省建六公司家属院3号楼2单元的住户说。

 拜师学艺提升剪纸水平

45岁那年,也就是2012年底,作为特殊工种的朱宜英提前退休。在大量的闲暇时间里,深入学习剪纸艺术的想法在她的脑海里萌动了。怎么学?上哪儿学?朱宜英了解到,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叶长友,退休后在金城关创办剪纸工作室弘扬剪纸文化。于是,她便踏上了追寻剪纸的梦想之路。几经周折后,她正式拜师叶长友,被叶大师推荐到西北民族大学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培训班进行学习,系统学习了剪纸艺术的深厚文化和创作。2017年,在七里河区文化部门的推荐下,朱宜英再次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高级研修班,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用剪刀剪出兰州韵味

在叶大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朱宜英创作了剪纸作品“黄河鱼跃”。该幅作品在2017年( 潼关杯 )全国剪纸邀请展中展出,获得了优秀奖。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对该幅作品大加赞赏,并请求收藏。最终,朱宜英将作品无偿赠予列宾美术学院,为中俄两国友谊搭建文化桥梁作出贡献。

朱宜英说,近年来,她积极参加各种研修班,学习剪纸艺术,创作出了大量的好作品,诸如花、鸟、老虎、人物等等,都可以在剪纸中看到。这些题材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以寓意的形式呈现,表达人们纳吉祈福的心理,比如,牡丹花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平安、菊花象征长寿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滋养了艺术。朱宜英还积极参加七里河区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把剪纸艺术奉献给边远山区的群众;接受七里河区、西固区非遗进校园活动辅导员的聘请,每周定期到安西路小学、西固城第一小学等给学生们义务教授剪纸。她家的客厅成了单位同事和社区姐妹们学习剪纸的课堂,她要让更多人接触到剪纸艺术,通过剪纸认识相关传统文化。

朱宜英的剪纸艺术屡屡获奖。2020年10月,她的剪纸作品“剪纸·抗击疫情”荣获第十五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新一等奖;2023年10月,其剪纸作品“共筑中国梦”“天下第一桥”荣获第十六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新二等奖;2024年2月,其作品“佑我中华”在“‘祥龙贺岁——百人剪白龙’剪纸展”中被洛阳民俗博物馆收藏。2023年,在兰州市文联和市妇联举办的“山河故事 美丽兰州”兰州市大型文艺综合展上,她有8幅剪纸作品入展。

2022年2月,朱宜英被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破格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我要坚定地走下去,用我会说话的剪刀,剪出精彩的人生,剪出对黄河、对兰州、对丝路、对国家的热爱。”朱宜英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4/0327/26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