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传媒 校园社团 学生乐享课余好时光
校园社团 学生乐享课余好时光
原标题:内容丰富多彩 服务各具特色 校园社团 学生乐享课余好时光
学生在上射击课
社团课开发学生想象力
奥妙无穷、趣味无限的人工智能,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掐丝珐琅,充满速度与激情的乒乓球运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航模制作……在课余、在周末,我市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校园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校开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社团,以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完美辅助课堂,寓学于乐,美美与共,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连日来,记者走进我市多所学校的社团,一探究竟。
用乒乓国球精神育人
“巴黎奥运会上,国乒军团大获全胜,运动健儿的拼搏奋斗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好好打球,让乒乓球成为自己终身的爱好。”白银路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王伊蕾是学校乒乓球社团的成员,在这个暑假举办的甘肃省国青和国少乒乓球选拔赛中夺得8岁组冠军,并将于11月代表甘肃省去威海参加全国总决赛。
9月18日,记者走进白银路小学国球馆,学校乒乓球社团的同学们正在教练马宇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抽、拉、扣,脚下快步移位……每一个动作都反复认真地练习。马宇教练说,业精于勤,每天早上7时40分,乒乓球社团的孩子们就在300平方米的国球馆开始练球。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国球精神熏陶着白银路小学的每一位学生。副校长彭正斋介绍道,学校通过举办国球文化节、国球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国球文化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国球运动,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冷静,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坚韧,如何在竞争中保持风度,如何在合作中共同成长,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国球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人工智能成为学习好帮手
兰州市三十五中的学生孙铭,为了方便学习地理,自己用c++编写了一个《全国各省简称》的计算机程序。每天只需练习几分钟,就能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孙铭在7年级时进入学校人工智能社团跟着老师学习,对代码编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编程成为自己学习的好帮手。
“老师,请问用大模型写一首李白风格的古诗,算不算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日前,记者走进三十五中人工智能社团,学生正向社团老师认真提问。王永生老师告诉记者,社团的学习赋予学生图形化编程能力,还可以学习音频、视频处理、动漫制作等。学生在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社团学习反哺文化课的学习。比如,人工智能对于数学函数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程序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对语文学习同样具有帮助作用。
光电射击锻炼学生抗压能力
“李雪姐姐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是我们甘肃的骄傲,我要向她学习,将来也走上奥运赛场,打出自己的十环。”兰州市东郊学校未来城市分校二年级学生吴海特别喜欢射击,只要端起枪,她就觉得自己像换了个人似的。
教导处老师张玉阳告诉记者,最早光电射击只是一个社团活动,选课的时候很快就达到45人的上限,后来学校决定把光电射击由社团活动并入课表,纳入体育课选课走班,实现了一个班一周上一节射击课。这样一来,保护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实现射击课全校全覆盖,为建立射击校队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射击课的课堂,记者看到孩子们围着教练,竖起耳朵认真听讲。他们用枪托抵住肩膀,左右肘关节安放在桌子上,通过瞄准器把5米开外的靶心装进来,黑环套外环,“子弹”上膛,扣动扳机。教练达老师介绍道,光电射击发射的是一种医学激光,比较安全,学生目前的训练对标国际标准,将来要实现1小时15分钟打完60发“子弹”,基本上一分钟内要射出一颗“子弹”。这一分钟,对学生极具考验,要求精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品质,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另外,射击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抗压力,每场比赛都要面对不同对手展开对抗,如果不能顶住压力,就无法达到射击的精准度要求。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瞄准靶心后,各个屏气凝神,当屏幕显示环数的时候,均会长长地出一口气。
全市唯一的掐丝珐琅社团
西固区合水路小学开设了我市各学校中唯一的掐丝珐琅社团。在学校景泰蓝掐丝珐琅的展示柜里,《百鸟朝凤》《吉祥如意》《故宫醒狮》《九色鹿》《青绿山水》《事事如意》《比翼双飞》等作品栩栩如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珐琅世界。
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由于掐丝珐琅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也称景泰蓝。
在社团活动现场,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形,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做抛光处理,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的质感。“有时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还可以用无丝的沙画形式制作各种风景、山水等画面。”社团老师陈晓珺介绍说。
掐丝珐琅社团以“让劳动教育走进校园,服务班级,快乐每一个学生”为目标,每周进行课内练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和非遗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六年级的赵慧悦是整个社团唯一的男生,跟陈老师学习了三年,在社团里也算一个“老师傅”了。“上学期,我给我爸制作了一个狗头形状的掐丝珐琅作品,我爸特别喜欢,珍藏在柜子里不让别人动。”赵慧悦高兴地说。
学生成为航模社团教学主体
在兰州五十一中150平米的航模社团活动室,激光切割机、车床、电脑、飞控器等专业航模设备摆放得整整齐齐。几位同学手中拿着,刚刚切割完的材料,俯下身子仔细测量手中飞机翅膀的长度。“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必须测量准确,不然飞机飞上天就跑偏了。”航模社团的一位学生认真说道。
航模是兰州五十一中的一门校本课,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效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拼出自己设计的飞机结构,把木片、木条变成飞向蓝天的验证模型。为了一次成功的飞行,学生有可能经历无数次失败,并要独自解决期间遇到的各种难题。
“航模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体能性于一体的活动,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激发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省航协秘书长、五十一中教师范向阳介绍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 文/图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4/0926/58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