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成县: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成县: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成县镡河乡凭借优质的自然资源优势,聚焦乡村留守老人和妇女就业,创新“联户带农”模式,打破“一家一户”传统格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带动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种植,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聚合力
“我们村是全县最边远的村子,如果没有产业带头人的引领,这里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镡河乡建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佘美丽感慨地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佘美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践行的。她把产业发展作为发展乡村的“破局”关键,自己身先士卒,投资60多万元,建成全乡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引进鲟鱼、银鳕、丁桂、鸭嘴鱼等经济效益好的特色鱼类, 在产业带动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党支部的支持和她的示范引领下,村里的外出务工能人回村创业,有的在村里建起了菌类蔬菜大棚,发展羊肚菌、香菇等食用菌种植;有的开起农家乐,发展起了乡村游;有的发展玉米魔芋套种。一时间,魔芋、桔梗、花椒等特色种植产业蓬勃兴起。不仅找准了农村党建与乡村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切入点,让产业扎住根、立住脚,而且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支撑,实现了抓好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
多元发展探新路
“这些桔梗是我们去年春季栽的,个头要比长三年的还要大,产业也要提升30%左右。”在石榴村的产业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镡仲宏拿着刚挖出的桔梗介绍说。
镡仲宏不仅有产业发展的丰富经验,更有创新发展的思路。在乡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村上努力争取下,引进县内龙头企业建成村级产业园,流转土地80亩建成种植大棚,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特色种植,带动群众年增收90多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达到130多万元,合作社为群众分红190多万元,夯实了群众增收基础。
石榴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乡村发展只是镡河乡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立足优质的资源禀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释放产业效益为重点,以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探索形成了支部带动、人才赋能、村企共建、内培外引的多元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路子。”镡河乡党委书记吴学红说。
以强带弱谋致富
今年72岁的谈玉红是镡河乡建村村民,只要香菇种植公司有活干,她都会和一帮老姐妹来这里上班。“这活既不脏也不累,非常适合我们干!”她一边忙活一边介绍说,“现在,村里发展起了这么个好产业,我们来这里干活有说有笑,过得挺高兴还能挣钱,真是挺好的。”
以前村里没有任何产业,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孩子、妇女。如何利用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建村村“两委”把目光聚集到了培育产业带动上。
在村上的动员下,外出务工多年的马捷返回村子,流转26亩土地投资建起97座大棚,种植羊肚菌、香菇等食用菌,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让村子里的老人和留守妇女有了务工的机会。
这样的暖心发展故事在镡河乡还有很多。成绩的背后是镡河乡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生动实践。如今,该乡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蓬勃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乡村振兴致富路上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建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4/1112/65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