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客运站建成后闲置10年,根在责任心缺失

【丝路话语】客运站建成后闲置10年,根在责任心缺失

陈广江

近日,黑龙江绥化市的王先生向《人民日报》反映,绥化东城客运站作为绥化市向社会公布的惠民工程之一,总投资3600余万元。然而该工程2015年建成后,一直未启用。市民搭乘长途汽车仍在破旧的老客运站,站内破旧不堪,客运车辆挤占道边运营,十分不便。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推动新站使用,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出行环境,让公共资源得到更好利用。

一边是新站建成未用,一边是老站狭小破旧,如此鲜明而刺眼的对比,直指公共资源闲置浪费之痛。一项砸下重金的惠民工程,缘何成了“沉睡的摆设”?从表面看,问题出在滞迁房屋、材料不全、结算纠纷等方面,但细察则不难发现,责任心缺失、责任链条断裂才是问题的根源。

可笑的是,十年间,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竟各执一词,互相“甩锅”。相关部门责怪施工单位报送工程验收资料不及时,影响验收进度。而施工单位则认为,客运站闲置系干部不作为、懒政所致,并称有些领导干部“新官不理旧账”,还有人在涉及工程款的事上怕担责,而且有关部门业务不熟,不知手续该怎么办。

现实中,公共设施“建而不用”并非个案。一般来说,在媒体曝光、舆情发酵后,很多复杂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种“不曝光不解决”现象,恰恰折射出相关部门作风不实、责任缺失的问题。据报道,目前,绥化东城客运站闲置问题迎来解决的曙光,预计2025年末就能投入使用。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私家车广泛普及、高铁快速延伸的今天,即将投入使用的这座新站,能否发挥预期作用、顺利运营下去,目前还是未知数。报道提到,2015年,当地还在城南建了一座耗资逾5000万元的六合客运站,结果因新区未被国家批准,该站运营了一年多因亏损关闭,后虽改作他用,但仍大片闲置。

东城客运站投入运营后是否也会陷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困境?当地为何要在同一时期投资8000多万元建两座大型客运站?当初规划时是否经过了充分调研论证?种种迹象显示,决策源头上的盲目蛮干,似乎也为今日的困局埋下了某种伏笔。

“半拉子”工程屡禁不绝,很大程度上与个别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行为有关。绥化东城客运站的十年“沉睡”,就是一面刺目的镜子,既折射出一些部门怠政懒政、“新官不理旧账”的顽瘴痼疾,也反映出决策与执行链条上的责任缺失。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建了之的“交钥匙”工程。其规划、建设、验收、移交、运营每一环节都需责任主体恪尽职守、无缝衔接。若不能从灵魂深处唤醒责任意识,扎紧制度执行的链条,今日绥化东城客运站的困境和尴尬,难保不会在别处重演。

惠民工程不能空耗光阴——百姓等不起,公信伤不起。此次事件也敲响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警钟!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819/77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