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甘肃旅游 让文化基因可感可触兰州解锁城市品牌塑造“新密码”

让文化基因可感可触兰州解锁城市品牌塑造“新密码”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实习生 何枚珊

在文旅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下,依托消费驱动、科技赋能和文化创新的协同助力,兰州文旅产业涌现出诸多创新实践,不断刷新现象级文旅模式。日新月异的文旅市场和兰州丰富的文旅实践,驱动着兰州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幸福产业、创新创造”成为新的发展命题。

作为可俯瞰兰州全景的标志性景点,三台阁吸引众多游客登高望远,观赏黄河穿城而过的景象。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近日,本报记者对话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毛玉铎,探寻兰州在文旅融合道路上“营造城市品牌”的经验与成果。

“文化是兰州的根与魂,没有文化的品牌就像无源之水。城市品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让人们提起它时,能想到独特的文化、鲜活的体验和深厚的情感联结。”毛玉铎开门见山,道出了兰州对品牌塑造的理解。在他看来,兰州的品牌内核深植于黄河与丝路的千年文脉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流淌在城市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成为人人能感知、能触摸的品牌印记。”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将黄河文化视为品牌的“根脉”。毛玉铎介绍,兰州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入手,为品牌注入灵魂:从推进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到对金天观、鲁土司衙门等23处文保单位进行系统性修缮,再到为200余处文物遗存挂上“文化标识牌”,不仅构建起文物保护网络,更让历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谈及最具代表性的兰州牛肉拉面,毛玉铎说:“这碗面承载的不只是味蕾记忆,更是兰州人兼容并蓄的精神。从马保子在街头创制清汤拉面,到如今走向全球的6.8万家门店,牛肉拉面是兰州品牌最生动的体现。”

为了让这碗面讲好品牌故事,兰州创排《兰州味道》《一碗走向世界的面》等文艺作品,编撰文化专辑,设计6条主题体验线路,生动展现兰州牛肉拉面的魅力与文化价值。“这些文艺作品以艺术形式为载体,将兰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精神融入其中,打破地域限制,传播兰州文化符号,使更多人对兰州产生向往与认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毛玉铎说。

要让游客不仅看景,更要触摸文化脉搏。以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为例,这里汇聚非遗陈列馆、彩陶馆等场馆,游客可近距离观赏剪纸、刻葫芦技艺,品尝灰豆子等特色美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兰州民俗的温度。这种“保护+体验”的模式,正是兰州文化品牌“有质感、可感知”的生动写照。

“旅游是品牌传播的最佳载体,没有产业支撑的品牌就像空中楼阁。”毛玉铎认为,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让品牌形象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兰州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构建“一河三镇六区十态一环”布局,让黄河风情线成为串联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塑等景点的“城市会客厅”。

为了创新业态,兰州多点发力。水墨丹霞景区新增的“玻璃漂流”项目让游客在赤色山峦间感受速度与激情;什川古镇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百年梨园成了体验农耕文明的打卡地。夜晚的黄河更是品牌的“高光时刻”:“夜游黄河”航线与黄河楼灯光秀联动,将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等景点串联成流动的品牌画卷,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文创产品则让品牌有了“可带走”的载体。兰州培育44家文创企业,研发300多种文创产品——从融入黄河奇石元素的摆件,到以牛肉拉面为原型的玩偶,再到复刻彩陶纹样的文具,年销售额超4亿元。“一款‘黄河母亲’雕塑造型的书签,一年卖出10多万个,很多人说要带回去给孩子讲兰州的故事。”这些小物件看似普通,却是品牌从“看得见”到“带得走”的生动体现。

“文旅+体育”的跨界融合,更让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兰州马拉松赛事期间,通过市集、免门票等政策撬动8.64亿元消费。毛玉铎认为,兰州马拉松实现了“文化+跑步”的创新模式,完美地将历史文化与城市人文融合。赛事期间,大量外地游客涌入兰州,不仅带动酒店、餐饮等行业消费,更吸引更多人爱上甘肃文化,爱上兰州。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要让‘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深入人心的城市符号。”兰州构建起“立体营销网”,让品牌声量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在传播策略上,兰州不仅邀请朱军、水均益等兰州籍名人代言,联动中央媒体开展“黄河之滨也很美”深度采访,让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等景观频繁亮相国家级平台;更策划了“我在兰州很凉快”避暑营销,入选全国避暑旅游线路(暑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预计旅客吞吐量超420万人次);还通过“跟着文物游兰州”等直播活动,全网观看超百万人次,斩获“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等荣誉。

在对外交流中,“我们不仅要‘引进来’游客,更要让兰州品牌‘走出去’。我们组织文化艺术团赴国外演出,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行商大会等推介活动,推动兰州牛肉拉面等文化IP走向全球。未来将持续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兰州、爱上兰州。”毛玉铎说。

“塑造城市品牌是场持久战,要久久为功。”毛玉铎说,兰州将纵深推进“1139工作部署”,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朝着文旅指标全省第一,旅游人次、花费两位数增长,非遗、产业、景区实现“倍增”的“123”目标全力迈进。具体措施包括:推进金城关、水墨丹霞5A级景区创建,打造“避暑胜地·清凉金城”夏季品牌;推行“非遗倍增计划”,新增30项以上市县非遗项目;培育VR/AR等新业态场所100家以上,新增文旅企业1000家以上,让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甘肃文旅的“龙头城市”,兰州品牌的升级将辐射河西走廊、陇东等全域旅游线路,形成“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黄河穿城而过,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兰州有信心让“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世界级城市符号。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821/79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