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磅原创 环县 马铃薯管护忙 助农增收添“薯”光
环县 马铃薯管护忙 助农增收添“薯”光
环县 马铃薯管护忙 助农增收添“薯”光
村民在南湫乡代家洼村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锄草。
南湫乡代家洼村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
山城乡八里铺村15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内,无人机在喷洒营养液。
文/图 庆阳融媒记者 郭海霞
初秋时节,环县各乡镇连片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绿意盎然,透着蓬勃生机。眼下既是马铃薯管护的关键期,也是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的易发高发期。环县当地种植户结合马铃薯当前生长状况,有序推进除草、喷洒营养液、开展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景象。
走进南湫乡代家洼村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马铃薯长势良好,翠绿的叶片迎风舒展,近20名村民分工协作,手持锄头熟练地清理垄间与株间杂草,避免杂草与马铃薯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全力为马铃薯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马铃薯要高产,精细管理是关键,尤其除草可以有效减少杂草与马铃薯植株的竞争,使马铃薯获得更多养分和光照,从而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同时,除草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南湫乡宏源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计生治说。
作为代家洼村的致富带头人,计生治在附近十里八村小有名气。他从2010年起便因地制宜种植马铃薯,把小马铃薯种出了大效益。2012年,他带头成立合作社,并积极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逐年扩大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及种植面积,引导周边农户自主种植马铃薯400亩以上,平均亩产达2000斤,带动当地群众迈入增收致富“快车道”。
今年,计生治共种植马铃薯2227亩,涵盖陇薯15号、V7号、冀张薯12号三个品种。“今年种植的三个品种都是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目前长势良好。其中,陇薯15号是高淀粉品种,淀粉含量高,亩产约2000斤,正常市场价4毛钱每斤,每吨能卖八九百元。”计生治介绍道。
代家洼村地处南湫乡最北端,全村3.9万亩耕地广阔平整,适宜机械化耕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今,宏源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已发展到8700亩,配备各类农机具22台。近年来,合作社持续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性强的马铃薯良种及脱毒种薯,示范高产高效培育技术模式,通过“脱毒良种+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防控”的“四统一”技术推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乡级层面的有力支持。
南湫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羊+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我们按照‘标准化、基地化、商品化’思路,共组织种植马铃薯1.23万亩。同时在代家洼村打造千亩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田,推动马铃薯从种植到贮藏、销售的全链条开发、全环节提升、全产业发展,为粮食稳产、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南湫乡乡长王泰骁说。
在山城乡八里铺村15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无人机在空中穿梭喷洒营养液,地面上,工人们各司其职,有序开展田间管护工作。科技助力加上人工精细管护,让八里铺村15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的马铃薯长势喜人。
“有效管护是马铃薯丰收的关键。”正在现场忙碌的庆阳亨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鸿波说,“精准喷洒营养液,就像给马铃薯喂‘营养餐’,能让它们茁壮成长。及时除草则可以改善土壤透气性,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滋生。”
近年来,环县依托北部的山城、南湫、泰团庄、甜水等乡镇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土壤湿润疏松、光照充足等优势,引进推广适合大面积种植的高产量、强抗性优质马铃薯品种,打造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提升,产出的马铃薯兼具成色好、块茎大、形状规整、口感软糯、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客商青睐。
今年,环县共种植马铃薯30万亩。长势喜人的马铃薯也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变成环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显著的经济作物,让群众“家门口就业”从愿景变为现实,也让丰收的“薯”光映照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821/80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