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播报 环县毛井镇:赛场“燃”起来 乡村“活”起来
环县毛井镇:赛场“燃”起来 乡村“活”起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杨蕊
近日,庆阳市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暨毛井镇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火热开幕。来自13个行政村的800余名农民运动员在“村BA”、拔河、象棋、草原风情跑等充满乡土气息的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
这场看似普通的农民体育盛会,正成为撬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自信的综合性支点,探索出一条“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从“观众”到“主角”的蜕变
毛井镇红土咀村24岁的牧羊人刘民,作为毛井镇闻名的“草原守护者”,第一次以运动员身份站在了赛场上。“以前放羊时总蹲在土坡上看别人比赛,现在自己成了‘篮球明星’被别人看。”刘民的笑声里透着自豪。这种转变正是毛井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缩影。
“三年来,全镇累计修建村级体育场地23处,培育农民体育指导员42名,组建秧歌、广场舞、篮球等队伍17支,实现月月有活动、村村有队伍。”毛井镇党委书记梁立群介绍,“我们每年投入80万元专项经费,不是单纯搞活动,而是要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这种投入已显现复合效应——去年全镇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7%,村民议事会参与率提升至89%,‘等靠要’思想明显转变。”
在大红马草原拔河比赛现场,今年60岁的红土咀村村民苗万栋带队在200米赛道上精神抖擞、健步如飞。“去年参加运动会后,我们把这股‘劲儿’用在种植玉米上,玉米增收近8000元。”
运动会筹委会统计显示,近三年参赛农民中,发展特色种养的农户占比从18%提升至53%,体育精神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生态与体育的共生之道
近日,一场别具意义的草原健步行活动在毛井镇毛井草原展开,数百名参与者用稳健的步伐丈量草原之美,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
不同于城市公园的健步活动,这次草原健步行特别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活动路线经过生态专家精心规划,避开植被脆弱区域,选择传统牧道作为主要行进路线。“我们不仅要让参与者感受草原的壮美,更要教会大家如何正确地亲近自然。”活动负责人介绍道。
毛井镇镇长梁森表示:“草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草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草原、爱护草原。”
“体育赛事成了生态保护的活课堂。”环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谷昊晟说,“这种寓教于赛的模式,既丰富了群众体育内涵,又让生态保护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产业链上的“体育附加值”
在体育盛会上,毛井特色产业也借势出圈。毛井大件羊肉经营者惠菊香将电子溯源系统向现场展示,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羊只运动轨迹、日均步数等数据。“我们的羊每天‘健身’两小时,肉质自然好。”惠菊香的幽默介绍背后,是毛井将体育理念注入畜牧业的实践——已建成12个标准化运动牧场,铺设3.6公里牲畜“健身跑道”。
来自北京的游客张琪琳表示:“这个假期,来毛井既能避暑,又能现场感受‘村BA’的震撼场面,还能吃上鲜美的羊羔肉。”这一幕,折射出毛井羊肉品牌价值的显著提升,体育元素的注入功不可没。
体育赛事还催生了新的服务业态。位于毛井镇高家洼村的居士山庄窑洞宾馆成为网红打卡地。10间窑洞整齐排列,宽阔的院子里清香四溢,不仅为游客提供“冬暖夏凉”的住宿体验,本地特色美食也惊艳着游客的味蕾。
这种“体育+产业”思维已延伸至多个领域。在农机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操作手李建国,被当地农业合作社高薪聘请为技术指导员;特色农产品直播间里,主播李丽萍用“运动健康”概念推介环县羊羔肉、荞麦、胡麻油、地椒茶等农特产品;就连运动会的奖品也嵌入了当地特色的山羊羔。据统计,今年毛井镇运动会期间,线上线下本地羊肉累计销售额达120万元,签订意向订单37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821/80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