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播报 草原上的“科技课堂”
草原上的“科技课堂”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八月的肃南夏日塔拉草原,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在肃南县皇城镇河西村的广袤田野间,连片的小麦褪去青翠,染上耀眼的金黄。
8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现场观摩培训班”在这里火热开讲。来自全县的农技骨干、小麦种植户等100余人齐聚田间,将麦浪翻滚的田野变成了生动的“科技课堂”。
“大家看这片小麦,株型紧凑,穗粒饱满,这正是适应咱们本地气候土壤的优良品种……”麦田边,张掖市农科院专家王婵手持沉甸甸的麦穗,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从品种特性、科学播种密度到精准病虫害防治,她的讲解条理清晰。讲到关键处,她不时弯腰拨开麦秆,让大家直观对比不同管理方式下的作物长势差异。
“原来氮肥施用有这么多讲究,难怪去年我家麦子倒伏那么厉害!”河西村种植户李大叔听后恍然大悟,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其他农户也纷纷就品种选择、杂草防控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专家的一问一答,如同及时雨,将大家的技术困惑一一化解。
“本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核心目标就是让大家学到实实在在的‘干货’。”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郭雅在人群中看着专注学习的农户们说道,“我们始终把农技推广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注重培育农业产业‘带头人’。只有让农民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科技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丰收实力’。”
培训现场还举行了肥料发放仪式。甘肃谷丰源农工场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针对这批“量身定制”的肥料进行了详细介绍:“这是针对当地土壤特点专门调配的‘营养餐’,大家使用时务必注意用量和方法……”抱着刚刚领到的肥料,农户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据了解,本次共精准发放专用肥料11.6吨,惠及当地众多粮农。
在不远处河东村的示范田里,金黄的麦穗颗粒饱满,农技人员正手持卷尺、笔记本,一丝不苟地测量着株高、穗长、穗粒数,每一个精准的数据,都在为丰收“解码”。
“今年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已建成小麦、玉米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介绍,“目前小麦示范基地已全部完成收获,平均亩产达到473.7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产40.75公斤,增幅高达9.4%。示范基地玉米也已进入灌浆期,长势十分喜人。”她进一步表示,项目启动以来,全县已因地制宜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1项(次),精心遴选科技示范户103户,主推技术到位率高达97%,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丰收在望的麦田,也映照着农户们充满希望的笑脸。这场草原深处的“科技课堂”,不仅传递了技术,更播下了丰收的种子。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821/80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