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播报 岷县:“低空飞防” 赋能 “千年药乡”
岷县:“低空飞防” 赋能 “千年药乡”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韩程 杨红红 袁富鹏
“我们要从单纯的设备操作员,转变为能够开展数据分析、制定生产计划、管理现代化生产基地的‘智慧农业管理师’……”近日,在岷县职业中专无人驾驶执照培训中心,无人机培训教师张强正在为来自基层一线的30余名学员授课。
“这次培训共26天,每天保证8小时学习时间,课程包括理论与实操两部分,总计近300课时。”学员张永玮说。
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张永玮与其他13名学员获得了全国通用的操作证,成为该县首批“空中农民”,正式持证上岗。他们的身影遍布全县大大小小的农田,智慧农业由此迈出新步伐。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山地面积占88.8%,河川地仅占11.2%,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智慧型小型农机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短板。
立秋过后,岷县68.9万亩中药材进入病虫害防治关键期。
田垄间,无人机飞手张永玮调试设备、设置参数、装载药剂,随后无人机迅速起飞,按预设航线在田块间自动平移、悬停、转向,均匀喷洒雾状混合肥料。不到四十分钟,二十余亩黄芪田全部作业完成。
“自6月份取得证件以来,我的作业面积已超过500亩。‘空中农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张永玮说道。
一架满载药剂的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达传统人工的30倍以上,施药更均匀,可节约农药30%至50%,显著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然而,在药农曾文同看来,无人机飞防还有更大的“优势”。
“人工喷药一亩地需半小时左右,而无人机只需两三分钟。无人机旋翼转动时能吹卷党参苗叶片,实现全方位喷洒,连叶片背面也能覆盖到位。”岷县梅川镇西坝村村民曾文同表示。
单架无人机日均作业量达300至500亩,药剂利用率提高30%以上——这组数据对任何一位山地药农而言,都是以往难以想象的。
依托GPS定位与智能航线规划,无人机实现了厘米级精准喷洒,有效减少了药液飘移,显著降低了土壤与水源污染风险。今年以来,岷县已完成飞防作业超20万亩,惠及农户2万余户、企业合作社20余家。
“农业飞防是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我们购置了多台大型农业设备,通过专业培训组建起一支30人的供销系统农业飞防队伍,也是全县首支低空飞防队伍,真正把为农服务落实到了田间地头。”岷县供销联社党组书记、主任季芳介绍。
近年来,岷县立足“千年药乡”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核心区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山地农业地形复杂、传统植保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颈,率先引入“低空飞防”技术,组织县供销系统组建30人的专业无人机飞防队,为全县70万亩中药材和26万亩粮食作物提供病虫害防治与精准施肥等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革新,构建起全链条、精细化的农业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5/0821/80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