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界 农民画“走”进象牙塔 一场跨越千年的唯美对话
农民画“走”进象牙塔 一场跨越千年的唯美对话
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穿越历史的对话——农民画与敦煌壁画的文脉渊源”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顺利落下帷幕,来自陕西、吉林、甘肃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各抒己见,两天以来对农民画与敦煌壁画的文脉渊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如何让甘肃农民画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甘肃农民画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各位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全面发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农民画“进”高校的尝试与探索
这场农民画与敦煌壁画的文脉渊源学术研讨会在高校举行,在西北尚属首次,这样的尝试与探索,不仅能为甘肃农民画发展带来有别于全国其他各地农民画的独立个性,更能使甘肃的农民画在“历史与当下、本土与国际、民间与精英”等多个学术与文化层面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教授、副院长史忠平教授、文化教授,以及张国荣教授主持研讨会并作了精彩的点评。
“敦煌艺术与中国民间艺术是同根同源的,人民性、民族性、传统性是永恒的根基,农民画在学习、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学习借鉴敦煌艺术,有利于更全面、更生动、更深刻、更透彻地学习掌握中国优秀民族传统艺术,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风格的农民画。”研讨会上,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家治以《弘扬敦煌文化 发展农民画艺术》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说,敦煌艺术历史久远,农民画是新兴画种,二者跨越超千年,虽然时空转换不可比拟,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上是相通相融的,在艺术上是可学习、可借鉴的。从农民画的视角看,学习敦煌文化,寻根溯砺,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学习敦煌艺术,开阔眼界,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学习敦煌智慧。感悟生活,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会长、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范鹏在研讨会上发言称,敦煌文化呈现给我们的美好不仅是形象的,而且也是灵魂的。敦煌之美的极致代表非飞天莫属,而以飞天为代表的敦煌之美在本质上是一种灵动静观的自由之美,而这种美是敦煌文化所特有的,至少是在敦煌达到了其最高峰而足以成为最重要最经典的代表。范鹏提出的“敦煌壁画就是古代的农民画”这一观点也很有意思。他对于敦煌飞天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释了敦煌飞天的美学价值以及对农民画的几点启示。
甘肃省农民书画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高存弟代表这次活动的承办方甘肃省农民书画研究会致辞。他说,甘肃是享誉世界的敦煌壁画的故乡,敦煌文化给甘肃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根脉。通过追根溯源,守正创新,使千年的壁画艺术在新时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传统文化营养,提升农民画的品位和影响力,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和创作亮点,就是举办这次研讨会的初心和目的所在。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有助于甘肃省农民画作者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和富民兴陇的进程中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专家学者齐聚甘肃为农民画“把脉”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还有,甘肃省农民书画研究会特聘专家刘洪泽,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理事翟万益,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国俊,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西安市美协副主席王文吉,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特聘创作研究员、吉林省农民画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俊敏,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吕延春,吉林省农民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梨树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钱洪满,清华大学美术创作研究会会员、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会员曲文新等。来自甘肃省内外嘉宾、艺术家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共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这次以“穿越历史的对话——农民画与敦煌壁画的文脉渊源”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天以来很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农民画的发展历史,农民画与敦煌壁画的历史渊源、文脉传承,以及创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马国俊从理论与学术、现象与规律、形式与内容、传承与创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非常有哲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对于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与农民画将来的发展方向给了很好的建议。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创作主体的文化修养、社会修养、美学修养、艺术修养。刘洪泽从文字学的角度对“画”的文脉渊源进行了探寻。从某种程度上为提高农民画作者们的文化修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研讨会上,从事实践创作的专家学者李俊敏、吕延春、钱洪满从农民画创作的方法、思路、艺术形式等方面给甘肃的农民画作者带来方法论意义上的精彩演讲和演示。而在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翟万益、王文吉、曲文新都作了很好的演讲,提出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关于争取政府与职能部门地支持、创作与管理团队的建设、代表性作者的培养、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开发、市场培育与产业化的引领等多方面都作了较深入的研讨。
赵丽珺 《生命之歌》
付小莲 《一路丰收满仓归》
何霞《时代之歌》
巨冰纯 《硕果累累》
新时期甘肃农民画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甘肃,是一个具有十分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大省。有着从八千年到三千年之间众多灿烂的史前文化,也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文明及其衍生的各种文化,特别是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甘肃古代绘画传承,不仅成为甘肃绘画的精华,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十分耀眼的一颗明珠。在敦煌保存着自北凉到清代1500多年的艺术瑰宝,莫高窟、榆林窟、东西千佛洞的精美壁画,展现的不仅仅是敦煌壁画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构成和绚烂的色彩,更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特别是敦煌壁画还承载了甘肃人民几千年来的自我审美意识和国际视野,这种视野有对抗、有交流、有接受,最终可以产生大度的包容。
甘肃的农民画是在全国一派大好的形势影响与带动下开始发展的,特别是陇南市成县红川镇的农民画曾经成为甘肃农民画的一张名片。2022年8月4日到7日,甘肃农民画以一个别样的姿态走出了国门,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百老汇1560号塔楼的大型电子屏幕上连续循环播放四天,引起了国际性的关注。
虽然甘肃农民画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与时俱进的成绩,但甘肃农民画也存在一些问题且亟待解决。曲文新以《新时期甘肃农民画的发展策略探讨》为题作了深入分析。他说,一是农民画的艺术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农民画还处在艺术发展的自发性阶段,没有真正进入国家美术展览序列。二是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耕文化逐步退出我们的生活,作者们熟悉的乡村民风民俗正在被大都市文化侵蚀,农民画的表现对象变得模糊,导致新时期精品力作太少,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三是由于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大都是农民,没有固定收入,导致创作队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画作品进入市场后,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市场价值不高,竞争力较差。
甘肃农民画的发展思路和前景
对于甘肃农民画的发展思路和前景,专家认为,农民画是我国民间一种重要的绘画艺术,往往带有十分丰富的地方文化色彩。甘肃是敦煌壁画的故乡,农民画源远流长。同时,甘肃农民画也表现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文化管理部门应深挖农民画的艺术价值,开发农民画的商业价值,并强化农民画的创作培训,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加大农民画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逐步探索出适合甘肃农民画的发展路径,拓宽其发展空间。
“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画有着特殊的情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瑞杰说,“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农民群体的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在新时代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这次研讨会以及观看农民画展,我认识到了农民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甘肃敦煌是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参会老师们的发言、交流和总结都很精彩,使我进一步地理解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深化了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为我将来在农民画创作方面提供更多的灵感和资源。”
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文化看来,这次的画展和研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他总结发言时认为,特聘专家赵家治从敦煌壁画为农民画提供文化滋养、敦煌的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敦煌智慧源于对于生活的创造等方面和角度,对敦煌壁画与农民画的文脉渊源和传承等问题,结合艺术心理与艺术精神深层活动分析及内在追求,探讨了敦煌壁画与农民画创作主体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等一系列的学术问题,并逐一进行了逻辑梳理,可以说是为这次的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一个很高的学术标准和竖起了一个学术标杆。
农民画研讨会进入高校,应该在全国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的。70年代高校的师生去农村画乡,以开门办学方式,接触农民画。但这次农民画走进“象牙塔”,与高校的广大师生直接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做不仅让农民画提升了很大档次,同时也可以使农民画在专业院校中生根开花,播下一粒有待发芽和将来形成燎原之势的火种。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ruyigansu.com/2024/0229/821.shtml